脩脯

xiū fǔ [ xiu fu]
繁体 修脯

词语释义

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通'修'。干肉。

词语解释

  1. 干肉。

    唐 裴鉶 《传奇·宁茵》:“及局罢而饮,数巡, 寅 请备脩脯以送酒。” 宋 韩琦 《苦热》诗:“直疑万类繁,尽欲变脩脯。”

  2. 旧时亦指致送老师的薪金。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太孺人拮据操作,独任其艰辛,且极力延师以课子,膏油脩脯,敬礼有加焉。” 清 冯桂芬 《改建正谊书院记》:“以万金置田,以岁租为脩脯膏火资。”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察其贫者免出脩脯,稍赡者半之;郡院学者之脩脯,亦不过一钱至半元而止。”

引证解释

干肉。

唐裴鉶《传奇·宁茵》:“及局罢而饮,数巡, 寅请备脩脯以送酒。” 宋韩琦《苦热》诗:“直疑万类繁,尽欲变脩脯。”

旧时亦指致送老师的薪金。

清刘大櫆《胡母谢太孺人传》:“太孺人拮据操作,独任其艰辛,且极力延师以课子,膏油脩脯,敬礼有加焉。” 清冯桂芬《改建正谊书院记》:“以万金置田,以岁租为脩脯膏火资。” 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察其贫者免出脩脯,稍赡者半之;郡院学者之脩脯,亦不过一钱至半元而止。”

脩脯的国语词典

干肉。后用以代称教师的薪金。

脩脯的网络释义

脩脯

  • 脩脯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干肉。
  • 汉字详情

    xiū [xiu]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WHTE
    五行:
    仓颉: OLHB
    四角: 2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攸( yōu)声。本义:干肉)

    (2) 同本义(加姜桂等香料,捶制而成)

    脩,脯也。——《说文》

    三问皆脩。——《周礼·掌客》

    取糗与腶脩。——《仪礼·有司彻》

    枣栗段脩。——《礼记·昏义》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周礼·天官》

    (3) 又如:脩脯(干肉);脩脡(即束脩,十条干肉)。又指用香料制成的干肉

    析言之,则薄析曰辅,捶而施姜桂曰段脩。——《说文解字注》

    (4) 指学生致教师的酬金

    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脩金。——《镜花缘》

    (5) 又如:脩脯(付给教师的酬金);脩金(送给老师的酬金)

    (6) 通“羞”。美味的食品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周礼·大宰》

    脩,爵无数。——《礼记·乡饮酒义》

    形容词

    (1) 高;长

    脩,长也。——《小尔雅》

    四牡脩广。——《诗·小雅·六月》

    颈脩七寸。——《礼记·投壶》

    则及其大脩也。——《考工记·弓人》。注:“犹久也。”

    朱儒问径天高于脩人。——《淮南子·说山》。注:“长人也。”

    (2) 又如:脩垌(遥远的田野);脩眉(远山);脩路(长路;远道);脩途(长途,远路);脩隔(遥远而阻隔);脩久(长久);脩长(长远)

    (3) 美好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屈原《离骚》

    (4) 又如:脩名(美好的名声);脩美(美好);脩脩(修长美好貌);脩善(行善);脩态(美好的姿态)

    动词

    (1) 假借为“修”。兴建;兴修

    郑人脩城。——《左传》

    脩井也。——《易·象传》

    (2) 又如:脩文(兴修文德);脩营(修建,营建);脩业(建立功业)

    (3) 修理;整修

    脩我长矛。——《诗·秦风·无衣》

    脩我甲兵。

    脩我矛戟。

    (4) 又如:脩同(修通);脩完(修缮完备);脩奉(修缮供奉);脩理(端谨整饬;整理;整修)

    (5) 治理

    与其具脩。——《周礼·太宰》。注:“埽除粪洒。”

    则为主睹懛除。——《周礼·山虞》。注:“治道路场坛。”

    (6) 又如:脩平(治理);脩理(整治);脩复(整治而恢复之);脩领(犹言治理);脩缮(治理)

    (7) 修养

    聿脩厥德。——《诗·大雅·文王》

    (8) 又如:脩己(自我修养);脩行(修养德行);脩洁,脩志(培养高尚的志向)

    (9) 遵循 。如:脩正(遵循正道);脩古(遵循古道);脩奉(送循奉行);脩述(循守继述)

    (10) 学习;研习

    属脩士。——《荀子·礼论》。注:“士之进脩者,谓上上也。”

    (11) 又如:脩习(学习;研习崇尚);脩学(研习学业;治学);脩荡(学习宣扬)

    英文翻译

    dried meat (used as teachers payment in ancient times)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u1 [客语拼音字汇] xiu1 [台湾四县腔] siu1 [宝安腔] siu1 [梅县腔] siu1 [客英字典] siu1 [陆丰腔] siu1
    ◎ 潮州话:思优1(收)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流平聲開口三等sĭəusiu/siou
    pú,fǔ [pu,fu]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GEY
    五行:
    仓颉: BIJB
    四角: 73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甫声。本义:干肉)

    (2) 同本义

    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加姜桂锻治者谓之,不加姜桂以盐干之者谓之脯。——《周礼·天官》注

    (3) 又如:肉脯;牛脯;脯饩(干肉和生肉);脯糗(干肉和干粮);脯腊(干肉);脯枣(干肉和枣类果品)

    (4) 干燥脱水的瓜果 。如:桃脯;杏脯

    (5) 熟肉 。如:脯羹(肉汁);脯酒(酒肉);脯肉(肉食);脯酱(肉酱)

    动词

    (1) 制干肉

    辜谏者,脯诸侯,俎方伯,剖人心,破人胫。——《抱朴子》

    (2) 又如:脯醢(古代把人做成肉干或剁成肉酱的酷刑)

    形容词

    (1) 枯干的 。如:脯田(专指严冬天寒地冻,土地缺乏养料时所耕之田)

    (2) 另见

    名词

    (1) 胸脯 。如:脯子

    (2) 另见

    英文翻译

    dried meat; preserved fruits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po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u3 pu3 [东莞腔] pu2 pu3 [海陆丰腔] bu3 pu3 [客英字典] pu3 [梅县腔] pu3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3 | pu2 [客语拼音字汇] pu2 pu3 [梅县腔] p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ĭupyox/p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