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箍头的刑具。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的 桑新妇 ,好不藏情的 鲁义姑 。又不曾搥下脑箍,你怎么口声的就招伏?” 明 汤显祖 《牡丹亭·仆贞》:“那鸟官喝道:‘马不弔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廝上起脑箍来!’”《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秀童 上了脑箍,死而復苏者数次,昏聵中承认了,醒来仍然説没有。”《红楼梦》第八一回:“躺在炕上,觉着脑袋上加了几个脑箍似的。”
引证解释
⒈ 箍头的刑具。
引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的桑新妇,好不藏情的鲁义姑。又不曾搥下脑箍,你怎么口声的就招伏?”
明汤显祖《牡丹亭·仆贞》:“那鸟官喝道:‘马不弔不肥,人不拶不直,把这廝上起脑箍来!’”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秀童上了脑箍,死而復苏者数次,昏聵中承认了,醒来仍然説没有。”
《红楼梦》第八一回:“躺在炕上,觉着脑袋上加了几个脑箍似的。”
脑箍的国语词典
一种古代的刑具。捆在头上可以用力收缩夹紧,使人异常痛苦。
脑箍的网络释义
脑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脑髓)
(2) 同本义
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
蹙于(脑)而休于气。——《考工记·弓人》
其荣发也。——《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
人精在脑。——《春秋元命苞》
晋侯梦与 楚子搏,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3) 形状或颜色像脑髓的东西 。如:豆腐脑儿
(4) 头部
云台之高,堕者拆脊碎脑。——《淮南子·俶真》
(5) 又如:脑箍(用刑时套在头上的刑具);脑揪(揪住头发);摇头晃脑;脑瓜;脑杓(头的后部);脑后(头的后部)
(6) 脑力 。如:脑气(犹脑力。亦指智慧);脑精(脑力的精髓)
(7) 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 。如:樟脑;薄荷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nau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篾或金属条等围束器物 。如:箍木盆;箍头管脚(管束极严);箍扰(包围;围拢);箍圈(圈套);箍筋(建筑物中用来箍扎保固的钢筋)
(2) 绕缠
广聚跟小元抬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老杨同志》
名词
围束器物的圈 。如:铁箍;桶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u1 ku1 [客英字典] ku1 keu1 [台湾四县腔] kieu1 ku1 [梅县腔] keu1 ku1 [东莞腔] ku1 [客语拼音字汇] keu1 ku1 [宝安腔] k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孤 | 古胡 | 見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k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