胔骸

zì hái [ zi hai]
注音 ㄗˋ ㄏㄞˊ

词语释义

1.骸骨;尸体。

词语解释

  1. 骸骨;尸体。

    《新唐书·张仲方传》:“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 仲方 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新亭洒泣》:“哀雁蜚鸿,牂羊羵首,胔骸满路痛伤情。”《明史·刘基传》:“工匠死,胔骸暴露。”

引证解释

⒈ 骸骨;尸体。

《新唐书·张仲方传》:“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 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
明吾丘瑞《运甓记·新亭洒泣》:“哀雁蜚鸿,牂羊羵首,胔骸满路痛伤情。”
《明史·刘基传》:“工匠死,胔骸暴露。”

胔骸的网络释义

胔骸

  • 胔骸是汉语词汇,读音为zì hái,意思是骸骨,尸体。
  • 汉字详情

    [zi]
    部首: 612
    笔画: 12
    五笔: HXMW
    仓颉: YPOBO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腐烂的肉

    掩胳埋胔。——《礼记》。郑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

    英文翻译

    rotten meat; bones of dead animals

    方言集汇

    ◎ 粤语:ci1 z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5 cih5 [海陆丰腔] zih5 cih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疾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zie/dzietsĭe
    hái [hai]
    部首: 902
    笔画: 15
    五笔: MEYW
    五行:
    仓颉: BBYVO
    四角: 70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骨,亥声。本义:胫骨,小腿骨)

    (2) 同本义

    骸,胫骨也。——《说文》。段玉裁注:“《骨空论》曰:‘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然则正谓胫骨为骸矣。”

    骸下为辅,辅上为腘。——《素问》

    析骸而炊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臂欲大而短,骸欲小而长。——《齐民要术》

    (3) 骨,尸骨

    即如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又如:尸骸;骸炭(骨灰);骸筋(筋骨);骸骼(尸骨)

    (5) 身体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有趣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6) 又如:残骸;病骸

    英文翻译

    skeleton, body; leg bone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ho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i2 [客语拼音字汇] hai2 [客英字典] hai2 [台湾四县腔] hai2 [梅县腔] hai2 [宝安腔] hai2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皆皆開平聲開口二等ghrai/haeiɣ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