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胔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6
统一码
80D4
仓颉
YPOBO
郑码
IIOO
四角号码
22227
电码
5156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HXMW
注音
ㄗ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212135253434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僵胔、腐胔、殒胔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名〉
腐烂的肉
掩胳埋胔。——《礼记》。郑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
详细解释
名词
腐烂的肉
掩胳埋胔。——《礼记》。郑玄注:“骨枯曰胳,肉腐曰胔。”
英语翻译
rotten meat; bones of dead animals
方言集汇
◎ 粤语:ci1 z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5 cih5 [海陆丰腔] zih5 cih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5 cih5 [海陆丰腔] zih5 cih6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疵 | 疾移 | 從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zie/dzie | tsĭe |
百度释义
(名)〈文〉人或禽兽带有腐肉的尸骨;尸体。
现代汉语词典
胔zì
(名)〈文〉人或禽兽带有腐肉的尸骨;尸体。
康熙字典
胔【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疾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漬。《說文》鳥獸殘骨曰骴,可惡也。《禮·月令》掩骼埋胔。《註》肉腐曰胔。《前漢·陳湯傳》埋胔。《註》有肉曰胔。
又《廣韻》疾移切《集韻》才支切,音疵。《廣韻》人子腸名。
又水族之名。《左思·吳都賦》摸蝳蝐,捫胔蠵。
又《集韻》牆之切,音慈。水腸謂之胔。《淮南子·說山訓》海水雖大,不受胔芥。《釋文》胔,音慈。
又《五音集韻》秦昔切,音籍。病也,瘦也。
又《五音集韻》疾二切,音自。骨有肉也。《集韻》本作骴。亦作髊㱴殐。或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