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肝胆涂地
(1) 原指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善说》:“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
成语用法
肝胆涂地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忠心。
引证解释
⒈ 见“肝脑涂地”。
肝胆涂地的国语词典
形容惨死。《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也作「肝脑涂地」。
肝胆涂地的网络释义
肝胆涂地
肝胆涂地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干声。本义:肝脏)
(2) 同本义
肝,木藏也。——《说文》
肝,榦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释名·释形体》
赞以肝从。——《仪礼·士昏礼》
祭先肝。——《礼记·月令》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肝肺(肝与肺);肝鬲(体内的肝和膈。鬲,通“膈”,即横膈膜);肝脑(肝与脑);肝木(即肝。中医以五行之说释五脏,肝属木,故称)
(4) 比喻人的内心
聊为《义鹘行》,永激壮士肝。——唐· 杜甫《义鹘行》
(5) 又如:肝怀(内心);肝心(比喻人的内心);肝血(比喻赤诚之心);肝脾(比喻内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1 [客英字典] gon1 [沙头角腔] gon1 [陆丰腔] g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梅县腔] gon1 [东莞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干 | 古寒 | 見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kɑn | k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膽,连肝之府也。——《说文》。俗字作“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
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胆结石(胆石症);胆裂(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胆裂魂飞(恐惧惊怖到极点);胆液(胆汁)
(4) 胆子,胆量,勇气
勇胆猛戾。——《荀子·脩身》。注:“有胆气也。”
虎骑闻之应胆慑。——岑参《老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 又如:胆落(丧胆落魄);胆大如斗(比喻人的胆量极大)
(6) 装在器物内层,可容纳水、空气等的东西 。如:瓶胆,球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壇 | 徒干 | 定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dan | dʰɑ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名词
(1) 泥,泥巴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动词
(1)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如:涂掉几个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u5(thû) 〈姓〉tou5(thô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除 | 直魚 | 澄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drio/div | ɖʰĭo |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dì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地 | 徒四 | 定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diih/dih | dʰ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