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掣

zhǒu chè [ zhou che]
注音 ㄓㄡˇ ㄔㄜˋ

词语释义

拉住胳膊。比喻牵制或留难。

词语解释

  1. 拉住胳膊。比喻牵制或留难。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福文襄》:“ 福文襄王 荷父庇阴,威行海内,上亦推心待之,毫无肘掣。” 清 昭槤 《花老虎》:“而旁有忌其功者,互相肘掣,故不及成功。”参见“ 掣肘 ”。

引证解释

⒈ 拉住胳膊。比喻牵制或留难。参见“掣肘”。

清昭槤《啸亭杂录·用福文襄》:“福文襄王荷父庇阴,威行海内,上亦推心待之,毫无肘掣。”
清昭槤《花老虎》:“而旁有忌其功者,互相肘掣,故不及成功。”

肘掣的网络释义

肘掣

  • 肘掣,读作zhǒu chè,汉语词语,是指拉住胳膊,比喻牵制或留难。
  • 汉字详情

    zhǒu [zhou]
    部首: 444
    笔画: 7
    五笔: EFY
    五行:
    仓颉: BDI
    四角: 74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寸,寸,腕下“寸口”部位。点明肘所在的范围。本义:上下臂相接处可以弯曲的部位)同本义

    肘,臂节也。——《说文》

    (2) 肘者,肱与臂相接处。

    反诎之,及肘。——《礼记·深衣》。注:“肘或为腕。”

    俄而柳生其左肘。——《庄子·至乐》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左传》

    (3) 又如:肘膊(手臂。比喻得力的助手);肘弯(肘关节部位);肘翼(胳膊肘和羽翼,比喻切近之地);肘臂(臂膀。比喻亲信;爪牙);肘腕(肘关节向里凹下去的地方);肘行(以肘前行,表示畏服);肘行膝步(匍匐前行,表示虔诚或哀戚)

    动词

    (1) 用肘触人示意;拉住肘部

    柴俯不对,女肘之, 柴始强颜笑。——《聊斋志异》

    (2) 又如:肘掣(拉住胳膊。比喻牵制或留难);肘足(以肘触肘,以足蹑足。比喻暗中示意,互结其谋)

    英文翻译

    the elbow; help a person shoulder a load

    方言集汇

    ◎ 粤语:zaau2 z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5 [宝安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海陆丰腔] ziu3 [客英字典] ziu3 [梅县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柳上聲開口三等triux/tiovţĭəu
    chè [che]
    部首: 432
    笔画: 12
    五笔: RMHR
    五行:
    吉凶:
    仓颉: HNQ
    四角: 22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2) 同本义

    掣,拽也。——《经典释文》

    见舆曳,其牛掣。——《易·睽》

    流火掣空飞。——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掣后腿;掣手;掣脱(决裂;弄僵);掣撰(掣曳,牵引之意)

    (4) 牵制;控制 。如:掣制(牵制);掣搦(拘牵,牵制)

    (5) 抽;拔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王献之传》

    (6) 又如:掣签(清代制度,候补的地方官吏抽签确定任职省分。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自选省分,称“指分”);掣兵(抽调兵马);掣开(抽出);掣身(抽身)

    英文翻译

    drag, pull; hinder by pulling 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cit3 z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et8 zhi5 [台湾四县腔] cat7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cad6 ced5 zi4 [海陆丰腔] chat7 zhi5 [梅县腔] chat7 [宝安腔] zai5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尺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tɕʰĭɛichjed/tc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