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仿形。亦泛指形状。
《淮南子·墬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 高诱 注:“肖,像也,言相代象而蕃多也。”《周书·武帝纪下》:“人肖形天地,禀质五常。”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至於龟筴异物,不类肖形,而輒与黔首同科,俱谓之传,不其怪乎?” 明 王士性 《广志绎·西南诸省》:“如 栖霞 一洞,余秉烛行五里餘,人物飞走,种种肖形。”
引证解释
⒈ 犹仿形。亦泛指形状。
引《淮南子·墬形训》:“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
高诱注:“肖,像也,言相代象而蕃多也。”
《周书·武帝纪下》:“人肖形天地,禀质五常。”
唐刘知几《史通·编次》:“至於龟筴异物,不类肖形,而輒与黔首同科,俱谓之传,不其怪乎?”
明王士性《广志绎·西南诸省》:“如栖霞一洞,余秉烛行五里餘,人物飞走,种种肖形。”
肖形的网络释义
肖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xiāo
名词
姓。“萧”字的俗写
xiāo
形容词
(1) 假借为“小”。细微
肖,小也。——《方言十二》
肖翘之物。——《庄子·ń箧》
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庄子》
(2) 又如:肖翘(细小能飞的生物)
动词
(1) 假借为“消”。消灭;消失;衰退,衰微
达于知者肖。——《庄子·列御寇》
申吕肖矣, 尚父侧微。——《史记·太史公自序》
(2) 另见
xiào
动词
(1) (形声。从肉,小声。本义:相似,相像)
(2) 同本义(侧重于本质特点上的相像)
肖,骨肉相似也。——《说文》。字亦作俏
人俏天地之类。——《列子·杨朱》
肖形而蕃。——《淮南子·地形》
丹朱之不肖。——《孟子》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傅)说 筑傅岩之野,惟肖。——《书·说命上》
使之肖我。——清· 林觉民《与妻书》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肖子(在志趣等方面与其父一致的儿子);肖题(切题);肖似(肖貌,肖神。相似,神似);肖形(仿形)
(4) 刻画,谓图画或雕塑人像
以紫檀肖其象而祠之。——宋· 范仲淹文
旁肖十六应真像。——清· 李斗《扬州画航录》
(5) 又如:肖物(刻画事物)
(6) 仿效
我肖其涤,以清厥身。——宋· 王安石《张君玉墓志铭》
(7) 又如:肖形(仿形。亦泛指形状)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au5 ciau5 [宝安腔] ciau5 siau5 [台湾四县腔] seu5 siau5 ciau5 [陆丰腔] siau1 [梅县腔] siau5 [客英字典] siau5 ciau5 [东莞腔]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同本义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动词 (1) 画图形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英文翻译form, shap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粤语:j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n2 [宝安腔] hin2 [梅县腔]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东莞腔] hin2 [陆丰腔] hin3 [海陆丰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