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态

jù jí tài [ju ji tai]

词语释义

物质分子集合的状态。常见的有气态、液态和固态。通常把等离子体叫做物质的第四态,把存在于地球内部的超高压、超高温状态叫做物质的第五态。另外,还有超导态和超流态。也叫物态。

汉字详情

[ju]
部首: 605
笔画: 14
五笔: BCT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EHHO
四角: 1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 同本义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枚乘《上书谏吴王》

(3)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4) 众;集团;一伙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年》

(5) 又如:聚观(群聚观看);聚口(犹齐声)

(6) 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动词

(1)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2)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3)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4)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5)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6)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英文翻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col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6 [陆丰腔] ci6 [沙头角腔] ci5 [客语拼音字汇] qi4 [客英字典] ci5 ci1 [梅县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慈庾上聲合口三等zyox/dziuudzʰĭu
[ji]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WY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G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集,会也。——《尔雅》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2) 又如:集隼(栖息的隼鸟);集凤(凤停于树)

(3) 引申为停留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

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沙鸥翔集。——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4) 集合;聚集;收集

人皆集于苑。——《国语·晋语》

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

皆集于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四面集。——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集凑(收集拼凑);集叠(收取,打叠);集贤院(唐文学三馆之一。掌秘书图籍等事);集缀(聚集联缀,编辑)

(6) 依就

有命既集。——《诗·大雅·大明》

(7) 又如:集服(顺从,服从);集附(归心,顺服)

(8) 至;遭受

不其集亡。——《国语·晋语》。注:“至也。”

(9) 又如:集蓼(遭遇苦难);集枯(遭到冷遇)

(10) 成功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左传·成公二年》

(11) 又如:集事(成事;成功)

(12) 召集

莫不毕集。——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集诸将而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集谢庄少年。——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3) 通“辑”

(14) 和协,安抚

问所以安集百姓。——《史记·曹相国世家》

而吏安集之不称之效也。——《汉书·匡衡传》

安集洛阳。——《后汉书·杜诗传》

安集吏民,顺俗而教。——《吴子·图国》

(15) 安定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史记·秦始皇本纪》

几可以解释安集。——《汉书·王莽传下》

存抚天下,安集中国。——《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名词

(1) 集子,诗文的汇集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2) 又如:文集;诗集;地图集;画集

(3) 集市 。如:集场(集市);集期(集日)

(4) 集镇,市镇

那山里关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老残游记》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幺村,叫做 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儒林外史》

(5) 书、影片的一部分 。如:这些文章分三集出版;这部影片分上、下两集;十集电视连续剧

(6) 由某些规定的或满足一定条件的事物(称为元素)组成的总体 。如:空集

(7) 集部,中国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把诗文等作品列为集部

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新唐书》

(8) 中国古州名 。北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9) 姓

英文翻译

assemble, collect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p8 cip8 [客英字典] sip8 cip8 zip8 [沙头角腔] cip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cip8 [东莞腔] cip8 [客语拼音字汇] xib6 [梅县腔] sip8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秦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zip/dzip
tài [tai]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DY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IP
四角: 403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英文翻译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