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歼

jù jiān [ju jian]
繁体 聚殲
注音 ㄐㄨˋ ㄐ一ㄢ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聚歼 jùjiān

(1) 把敌人包围起来全部消灭

round up and annihilate

引证解释

⒈ 包围起来彻底消灭。

《捻军史料丛刊·军报》:“鄂边又有曾抚扼住,或有聚歼之机。”
陈毅《宿北大捷》诗:“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聚歼的国语词典

集体诛杀消灭。

如:「二次大战期间,希特勒聚歼犹太人。」

聚歼的网络释义

聚歼

  • 《捻军史料丛刊·军报》:“ 鄂 边又有曾抚扼住,或有聚歼之机。”
  • 聚歼造句

    目前看来,此计已成泡影,看那情势,麻义部已是强弩之末,再不增援,恐被聚歼。
    他可以用两万五千人的伤亡,来换取将我三井师团歼灭,也有可能放弃其他作战方向作战,而将我旅团聚歼在嵊州城下。
    第三阶段陆振华集中优势兵力聚歼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德军,同时破坏所有德军撤退的工具和道路,双方一直打到完全收复俄国失地。
    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而流寇来去如风,实难聚歼。
    风雨军错失了聚歼皇甫世家、燕字世家主力的良机,两家的精锐力量得以退守巴蜀,面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风雨军的战略优势不复存在!
    作战计划下达给驱僵连的任务还是引开僵尸,其他主力部队先攻打敌方的有生力量,然后再返回聚歼僵尸。
    十一月十八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五团袭击攻占湖南的道县,粉碎了湘敌妄图首先在天堂圩与道县之间的潇水之滨聚歼红军的恶毒计划。
    心中谋划已定,吕岱发出了最新的命令,由朱据统领五千精锐星夜赶往遂溪,与唐咨一起对阵西蜀,务必将孤军深入的蜀军聚歼在遂溪之南。

    汉字详情

    [ju]
    部首: 605
    笔画: 14
    五笔: BCT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EHHO
    四角: 1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 同本义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枚乘《上书谏吴王》

    (3)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4) 众;集团;一伙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年》

    (5) 又如:聚观(群聚观看);聚口(犹齐声)

    (6) 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动词

    (1)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2)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3)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4)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5)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6)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英文翻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col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6 [陆丰腔] ci6 [沙头角腔] ci5 [客语拼音字汇] qi4 [客英字典] ci5 ci1 [梅县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慈庾上聲合口三等zyox/dziuudzʰĭu
    jiān [jian]
    部首: 406
    笔画: 7
    五笔: GQTF
    五行:
    仓颉: MNHJ
    四角: 12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歹(表示与死有关),韱( xiān)声。本义:消灭)

    (2) 同本义

    歼,微尽也。——《说文》

    歼,尽也。——《尔雅》

    歼我良人。——《诗·秦风·黄鸟》

    齐人歼于 遂。——《春秋·庄公十七年》

    东邻虐而歼仁兮。——班固《幽通赋》

    歼厥渠魁。——《书·胤征》

    (3) 又如:歼夷(杀光夷平);歼殄(消灭,灭绝);歼除(灭绝铲除);歼殛(消灭);歼夺(使丧之);歼一警百(同“杀一儆百”,杀一个人来警告一批人);歼良(诛杀好人);歼剥(杀戮伤害);歼残(杀戮摧残)

    (4) 死

    死逾月而 歼。天欲亡 汉,故以 蒙袭 羽,又为 羽灭 蒙也。——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英文翻译

    annihilate, wipe out, kill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cim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