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珠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连串的珍珠。喻诗词联缀之美。
唐 吕温 《联句诗序》:“属物合篇,联珠迭唱。” 唐宣宗 《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喻美好事物相连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未几,五魁报至,则四生已各冠其经,如联珠然。”
文体名。即连珠。相传兴于 东汉 。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连珠’或作‘联珠’。”
引证解释
⒈ 连串的珍珠。喻诗词联缀之美。
引唐吕温《联句诗序》:“属物合篇,联珠迭唱。”
唐宣宗《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⒉ 喻美好事物相连接。
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未几,五魁报至,则四生已各冠其经,如联珠然。”
⒊ 文体名。即连珠。相传兴于东汉。
引清方以智《通雅·释诂》:“‘连珠’或作‘联珠’。”
近义词
联珠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2) 同本义
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说文》。段注:“ 周人用联字, 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
聯,聯绵不绝也。——《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
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3) 又如:联垂(一种发式。周围头发梳成许多根细辫子);联襟(即连襟。姊妹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联缀(连系,联集在一块);联珠(连串的珍珠);联华(花开并蒂);联裾(联袂)
(4) 联合;联系
臣恐羌复结联他种,宜未及然为之备。——《汉书·赵充国传》
三曰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犹合也。”
联名请益王即位。—— 清· 吴研人《痛史》
(5) 又如:联衔(联合签具职衔名位);联拳(群聚的样子);联屯(联合屯兵);联事(联合处理事务);联步(同行);联带(谓互相挈带或联系);联姻,联婚(结亲);联吏(同僚);联曹(同在一署任职);联职(同事);联大(联合国组织的大会。简称联大);联合战线(协力合作。如:甲国与乙国因利害关系相同,团结一致对抗第三者,以求贯彻某种目的。也称统一战线);联教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简称,又称教科文组织);联营公司(与其他公司发生经营关系的公司,其关系或为隶属,或为共同管理,或为同受控制)
(6) 缝
穿了一件新联的洁白湖绸道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7) 又如:一件新联的道袍
名词
对联 。如:春联;门联;贺联;挽联;联牌(刻有对联的木牌)
量词
对;双 。如:联单,联票(一式数纸相联的单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2) 同本义
珠,蚌之阴精。——《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
珠足以御火灾。——《国语·楚语》
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尸子》
渊生珠而岸不枯。——《淮南子·说山》
珠盘玉敦。——《周礼·玉府》
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
所货西洋珠。
(4) 又
公受珠。
(5) 又
出珠授之。
(6) 又如:珠户(采珠的民户;珠饰的门户);珠履(以珍珠为饰的鞋子);珠碧(珍珠与碧玉);珠英(美如珍珠的花);珠翠(珍珠与翠玉);珠市(买卖珍珠的集市)
(7) 珠玉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
(8) 又如:珠椟(盛放珠宝的匣子);珠丸(用珠玉做的弹丸);珠箔(用珠子缀成的帘子)
(9) ∶形容事物的华美、光泽
珠林余露气,乳宝滴香泉。——陈吉疾《忆山中诗》
(10) 又如:珠林(美好的树林);珠泽(比喻文彩荟萃之处)
(11) 装饰用的有光的带孔小圆体 。如:珠履;珠帘
(12) 以球形或椭球形体滴下的液体
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又如:泪珠;汗珠;露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海陆丰腔] zhu1 [东莞腔] zu1 [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陆丰腔] zhu1 [梅县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朱 | 章俱 | 章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cjyo/tju | tɕ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