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衔
词语释义
职衔
(1) 职位和头衔
词语解释
犹官衔。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我 宋 以来,宰相解位,都要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不必管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盖虽春坊官,必须兼翰林院职衔,方得预纂脩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你犯了法,这个职衔经本县详革了。”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顾问’之列,我不愿加入。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
职位和军衔。如上校团长,团长是职,上校是衔。
引证解释
⒈ 犹官衔。
引《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我宋以来,宰相解位,都要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不必管事。”
明王琼《双溪杂记》:“盖虽春坊官,必须兼翰林院职衔,方得预纂脩之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你犯了法,这个职衔经本县详革了。”
鲁迅《书信集·致沉雁冰》:“‘顾问’之列,我不愿加入。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
⒉ 职位和军衔。如上校团长,团长是职,上校是衔。
职衔的国语词典
职位的头衔。
职衔的网络释义
职衔
职衔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只(戠
)声。“职”是“记”的意思。 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2)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4)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5) 尽职;称职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6)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名词
(1) 职务;职业;职责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
设官分职。——《周礼·太宰》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代百司之职。——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将尽厥职。——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3) 职位;执行事务所
解辫清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宰相之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5) 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6)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口含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3) 怀藏
衔之次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5) 奉接,接受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6)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7)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8) 包含,蕴含
衔远山。——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