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伦理学

zhí yè lún lǐ xué [zhi ye lun li xue]
注音 ㄓˊ 一ㄝˋ ㄌㄨㄣˊ ㄌ一ˇ ㄒㄩㄝˊ

词语释义

职业伦理学也称“职业道德学”,伦理学的分支学科。

汉字详情

zhí [zhi]
部首: 605
笔画: 11
五笔: BK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JRC
四角: 164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耳,只(戠 zhí)声。“职”是“记”的意思。 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2)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4)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5) 尽职;称职

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新唐书》

(6) 又如:职办(称职而能办事)

名词

(1) 职务;职业;职责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

设官分职。——《周礼·太宰》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代百司之职。——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将尽厥职。——明· 顾炎武《复庵记》

(2) 又如:专职(由专人担任的职务);革职(撤职);职役(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职事僧(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3) 职位;执行事务所

解辫清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迁我京职。——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宰相之职。——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职任(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职僚(职官僚属);职钱(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5) 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

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战国策·燕策》

(6) 又如:职贡(职方的贡物。各地以时入员的货品)

(7) 姓

英文翻译

duty, profession; office, post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ye]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O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XTC
四角: 3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从丵( 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2) 版,大版

(3) 古代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毛传:“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

(4) 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郭璞注:“筑墙版也。”

(5) 古代书册之版

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礼记》。郑玄注:“业,谓篇卷也。”

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6) 亦指写字用的业版

(7) 学业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术业有专攻。——唐· 韩愈《师说》

业有不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8) 又如:卒业;修业;毕业;业行(学业与德行);业精于勤(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

(9) 事业;功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子孙创业。——清· 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10) 又如:业祚(帝业王位);业峻绩鸿(功业高,成绩大)

(11) 家业,产业

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韩非子》

(12) 又如:创业;家大业大;业户(不动产的所有者)

(13) 职业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捕鱼为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14) 又如:正业;副业;就业;业余;业命(国事与政令)

(15) 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16) 又如:业罐子满了(恶贯满盈);业缘病症(因前世罪孽而致今世得的病症);业畜(造孽的畜生;作恶多端的坏蛋。骂人话);业冤(冤孽;冤家)

(17) 行业 。如:工业;农业;手工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航空运输业

动词

(1) 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脱脱《宋史》

(2) 又如:业贼(以偷为业);业网(以打鱼为业);业儒(以儒学为业);业缝(以做衣鞋等手艺为业);业文(从事文学);业武(从事武事);业商(经商,从事商业);业厚(从善)

(3) 使成业或乐业

曹公闻 权以土地业 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

副词

已经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profession, business; GB radical 111

方言集汇

◎ 粤语:jip6

宋本广韵

lún [lu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OP
四角: 28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仑( lún)声。本义:辈,类)

(2) 同本义

伦,辈也。——《说文》

人伦并处。——《荀子·富国》

儗人必于其伦。——《礼记·曲礼下》

毛犹有伦。——《礼记·曲礼下》

廉颇赵奢之伦。—— 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伦辈(伦匹,伦党,伦伍);伦序(流辈;等类);伦表(流辈之上);伦品(等类品第);伦侯(秦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伦望(流辈中的声望);伦族(所属之族)

(4) 条理,顺序

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逸周书》

(5) 又如:伦叙(有条理,有顺序);伦次(条理次序);伦绪(条理秩序)

(6)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红楼梦》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

(7) 又如:天伦(古代指父子、兄弟等关系);伦物(人伦物理);伦经(天道人伦的常则);伦质(人伦道德之理);伦谊(人伦大义)

(8) 道理,义理

我不知其彝伦攸叙。——《书·洪范》

(9) 又如:伦脊(道理;条理)

(10) 意义

夫祭有十伦焉。——《礼记·祭统》

(11) 通“论”

有伦有义。——《庄子·齐物论》

(12) 姓

动词

(1) 顺其纹理

析开必伦。——《周礼》

(2) 类比,匹敌

德伦三五,配皇作烈。——三国 魏· 曹植《学宫颂》

暴殄天物之罪,岂有伦哉!——康有为《大同书》

(3) 又如:伦列(等比,类比);伦侪(比并)

(4) 选择。通“抡” 。如:伦色(选择合适的颜色);伦肤(选择精美的肉类);伦党(拣选同类的人)

(5) 通“论”。议论

有伦、有义、有分、有辩。——《庄子·齐物论》

英文翻译

normal human relationship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宋本广韵

[li]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J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WG
四角: 16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