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高耸貌。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三:“ 王徽之 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按,此君谓竹。 宋 欧阳修 《丰乐亭记》:“其上 丰山 ,耸然而特立。”
惊惧貌。耸,通“ 悚 ”。
《后汉书·蔡邕传》:“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蜋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蜋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旧唐书·李德裕传》:“ 何弘敬 、 王元逵 承詔,耸然从命。”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只见 蜀 兵安然无事,大桶小担,搬运水浆,饮马造饭。 朵思 见之,毛髮耸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那鬼的叫声突然到我脚边上来叫了!这真是使我全身的毛骨都耸然起来。”
诧异貌。耸,通“ 悚 ”。
宋 苏轼 《答黄鲁直书》:“ 軾始 见足下诗文于 孙莘老 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隆冬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敬畏貌。耸,通“ 竦 ”。
唐 司空图 《疑经后述》:“ 孙郃 自 淮阳 缄所著新文而至,愚雅以 孙 文不尚辞,待之颇易,乃见其《卜年论》,又耸然加敬。”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素不为辞章,及升堂諭众,随意而言,悉成文理,劝戒深切,听者耸然。”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仁宗 闻其名,欲召见,会寇入 平凉 ,詔图形以进,於是天下始耸然畏慕之。”
引证解释
⒈ 高耸貌。
引唐皮日休《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
按,此君谓竹。 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⒉ 惊惧貌。耸,通“悚”。
引《后汉书·蔡邕传》:“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蜋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蜋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
《旧唐书·李德裕传》:“何弘敬、王元逵承詔,耸然从命。”
宋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
《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只见蜀兵安然无事,大桶小担,搬运水浆,饮马造饭。 朵思见之,毛髮耸然。”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那鬼的叫声突然到我脚边上来叫了!这真是使我全身的毛骨都耸然起来。”
⒊ 诧异貌。耸,通“悚”。
引宋苏轼《答黄鲁直书》:“軾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
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隆冬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⒋ 敬畏貌。耸,通“竦”。
引唐司空图《疑经后述》:“孙郃自淮阳缄所著新文而至,愚雅以孙文不尚辞,待之颇易,乃见其《卜年论》,又耸然加敬。”
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素不为辞章,及升堂諭众,随意而言,悉成文理,劝戒深切,听者耸然。”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仁宗闻其名,欲召见,会寇入平凉,詔图形以进,於是天下始耸然畏慕之。”
耸然的国语词典
形容惧怕。
耸然的网络释义
耸然
近义词
耸然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从声。本义:耳聋) 同本义
子野听耸, 离朱目眩。—— 马融《广成颂》
耸,聋也…生而聋,陈、 楚、 江、 淮之间谓之耸。 荆阳之间及 山之东西双聋者谓之耸。——《方言》。 郭璞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
(2) 又如:耸昧(既聋又瞎。即昏瞶)
动词
(1) 高起;矗立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上耸千尺。—— 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耸人瞻仰(众人耸立瞻仰);耸秀(高耸秀丽);耸出(高耸突出);耸耳(高起的耳朵;竖起耳朵);耸然(高耸貌);耸峭(高耸陡峭);耸突(高耸突起);耸干(高挺的树干);耸擢(高耸突出);耸耸(竖起貌;挺立貌);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3) 比喻出众,不凡
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耸壑昂霄(矗立山谷间,高耸入云霄。比喻超拔出众,出人头地)
(5) 向上跳;向上动 。如:耸擢(跳跃);耸体(犹耸身)
(6) 劝勉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又如:耸恿(劝说);耸劝(劝导;警惕自勉)
(7) 通“怂”。怂恿 。如:耸恿(怂恿);耸臾(怂恿);耸踊(怂恿);耸惑(怂恿诱惑);耸踊(怂恿)
(8) 惊动;惊惧
耸之以行。——《左传·昭公元年》
驷氏耸。——《左传·昭公十九年》
身耸除洁。——《国语·周语下》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刘禹锡《观柘枝舞》
(9) 又如:危言耸听;耸惧(恐惧。即悚惧);耸激(犹激励);耸踊(欢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然 | 如延 | 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njen/ren | nʑ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