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环

ěr huán [er huan]
繁体 耳環
注音 ㄦˇ ㄏㄨㄢ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耳环 ěrhuán

(1) 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earring

词语解释

  1. 耳饰,多用金、银、玉石等制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老残游记》第二回:“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 丁玲 《母亲》二:“头上也光溜溜的,只一根金簪子绾着发髻,耳环戒指都不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五章:“她回头一看,一个浓装艳抹戴着珠子耳环的贵妇人,正向她亲切地笑着点头。”

引证解释

⒈ 耳饰,多用金、银、玉石等制成。

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
《老残游记》第二回:“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
丁玲《母亲》二:“头上也光溜溜的,只一根金簪子绾着发髻,耳环戒指都不戴。”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五章:“她回头一看,一个浓装艳抹戴着珠子耳环的贵妇人,正向她亲切地笑着点头。”

耳环的国语词典

耳朵上的饰物。

耳环的网络释义

耳环

  • 耳环又称耳坠,是古时候女子的饰物之一,常戴在耳朵的饰品。
  • 而在古代,耳环又称为珥、珰。
  • 在材料上,耳环都是金属为主,也有些可能是石头、木、或其他相似的硬物料。而现今,也有用塑料作为材料的耳环。
  • 虽说现代装扮开放,不管男女都可以佩戴耳环,但习惯于并喜欢佩戴耳环的现今还是女性比较多。
  • 耳环造句

    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大耳环的禁忌是不能喧宾夺主,适合搭配纯色长裙、白色恤等本身就低调不花哨的休闲着装。
    福林德斯夫人画我戴着钻石耳环、钻石项链、祖母绿手镯。
    吉利也向警方交代一个叫“关东海”的同伙,“关东海”的相貌特征也是黄头发、戴耳环。
    白金和钻石耳环,梵克雅宝,要求价格。
    这副耳环是用特制的按扣扣上去的。
    引人注目的巴洛克式作风夹式耳环粉饰通明和黑钻石色水晶。
    在那个时期海盗们的遗嘱里,我们经常会读到金戒指、金银的纽扣和鞋扣,但是没有耳环。
    也许还有可能是海盗们知道耳朵是一处穴位,戴耳环既可以提高视力又能缓解晕船的症状。
    耳环,又叫耳饰,具体又可分为耳环、耳链、耳钉、耳坠等等。
    女人们的脸上涂了颜色,不管男的还是女的都载着炫耀自己的宽边帽,载着耳环、项圈和耳垂饰品。
    辊环,耳环紧固件和邮袋容纳各类珠宝。
    在身上涂战漆和纹身在暴蛮也是禁忌,可是颅骨制的耳环和挂饰,金属饰钉和鼻环倒颇受迎接。
    福林德斯夫人:画我戴着钻石耳环、钻石项链、祖母绿手镯,还有红宝石垂饰。
    那种会和你交往的男孩子都戴耳环而且在手臂上有刺青。
    想买的各种金首饰的欲望爆发,她在一周时间内几乎天天光顾金店,为家里七八口人配备了全套金饰品,老人有耳环、戒指,自己有项链,还给孩子买了长命锁。
    她穿了耳朵眼以戴耳环。
    她身着深绿色旗袍领上衣,戴着镶金翡翠耳环。
    在身上涂战漆和纹身在暴蛮也是禁忌,不过颅骨制的耳环和挂饰,金属饰钉和鼻环倒颇受欢迎。
    系列以白金或玫瑰金制作,包括戒指、耳环、项链及手镯款式,有镶宝石款和纯金款可选择。

    汉字详情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
    huán [huan]
    部首: 436
    笔画: 8
    五笔: GG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MF
    四角: 11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瞏 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2) 同本义

    环,璧也。——《说文》

    肉好若一谓之不。——《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

    行步则有环珮之声。——《礼记·经解》

    孔子佩象环五寸。——《礼记·玉藻》

    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腰白玉之环。——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环佩(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环玦(玉环和玉玦);环琨(环与琨,并为玉佩);环塡(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塡,冠冕上的塞耳之玉)

    (4) 泛指圆圈形的物品

    布巾环幅。——《仪礼·士丧礼》

    瓜祭上环。——《礼记·玉藻》。注:“上环,头忖也。”

    (5) 又如:环中(圆环的中心;又比喻空虚而无是无非的境界);环利通索(连环铁索)

    (6) 数学中,具有加法和乘法运算的集合 。其中任两个元素的并与对称差仍是该族中的元素

    环论

    (7) 化学中,环形的结构或多个原子的一种闭链 。如:苯环;甾环

    动词

    (1) 环绕,围绕

    三江环之。——《国语·越语上》

    戎翟之民实环之。——《国语·晋语二》

    譬众星之环极。——《文选·张衡·西京赋》

    环而攻之。——《孟子·公孙丑下》

    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环村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环坐(环绕而坐);环绦(束腰的丝带);环攻(围攻);环瞰(包围窥伺);环击(围攻);环迫(四面威逼)

    (3) 旋转

    环拜以钟鼓为节。——《周礼·乐师》

    环山者三。——《战国策·齐策》

    九首蛇身自环。——《山海经·大荒北经》

    (4) 又如:环回(循环,周转);环拜(盘旋与直拜);环激(旋转搅动);环涛(回旋的波涛)

    英文翻译

    jade ring or bracelet; 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