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步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安步,缓步。
三国 蜀 秦宓 《奏记州牧刘焉荐儒士任定祖》:“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乱世之急务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因而离舟翔步,觉有里餘。”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辫髮胡服之虞,旃裘引弓之民,翔步於 无余 之旧疆者盖二百餘年矣。”
引证解释
⒈ 安步,缓步。
引三国蜀秦宓《奏记州牧刘焉荐儒士任定祖》:“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乱世之急务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彭海秋》:“因而离舟翔步,觉有里餘。”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辫髮胡服之虞,旃裘引弓之民,翔步於无余之旧疆者盖二百餘年矣。”
翔步的国语词典
上体略向前倾,如鸟张开翅膀缓慢地走。比喻可以从缓进行的事。
翔步的网络释义
翔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羽,羊声。本义:翅膀平直不动盘旋地飞)
(2) 同本义
翔,回飞也。——《说文》
鸢鸟丑其飞也翔。——《尔雅·释鸟》
凤以之翔。——《淮南子·原道》。注:“大飞不动曰翔。”
虽欲翱翔。——《淮南子·俶真》。注:“直刺不动曰翔。”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论语·乡党》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韩愈《调张籍》
(3) 又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回(回旋飞翔)。亦指行走时张开两臂,像鸟张开翅膀
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礼记·曲礼》
(4) 又如:翔趋(古代的一种礼容。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行)
(5) 悠闲自在地行走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6) 又如:翔步(缓步。比喻可以从缓进行的事);翔翔(安舒的样子)
(7) 飞后停息
飞不妄集,翔必择林。——《鹦鹉赋》
沙鸥翔集。——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回顾
后弱则翔。——《考工记·矢人》。注:“回顾也。”
凝听翔立,若有所伺。——唐· 李朝威《柳毅传》
(9) 上涨 。如:翔起(腾踊;上升);翔泳(犹升沉);翔踊(物价腾贵或暴涨)
形容词
(1) 通“详”。详尽
自宣元后,单于称藩臣西域服从,其土地山川王侯户数道里远近翔实矣。——《汉书·西域传》
亦治今文学,博洽翔实。——《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
(2) 又如:翔集(周详无遗地采录收集)
(3) 通“祥”。吉利
丰其屋,天际翔也。——《易·丰》
翔风起,甘露降。——《论衡·是应》
(4) 又如:翔洽(上下融洽);翔风(祥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ong2 [宝安腔] siong2 [台湾四县腔] siong2 [梅县腔] siong2 [客英字典] siong2 [陆丰腔] s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詳 | 似羊 | 邪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zsiang/sziang | zĭa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名词
(1) 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量词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东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客英字典] pu5 [台湾四县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宝安腔] pu3 [陆丰腔] p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捕 | 薄故 | 並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bʰu | boh/b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