羶腥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
汉 张衡 《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
泛指鱼肉类食物。
《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 唐 杜甫 《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
唐 陆希声 《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 宋 苏辙 《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
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 汉 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华夷相混合,宇宙一羶腥。”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 洙 泗 上,絃歌地,亦羶腥。”
引证解释
某些动物及其肉类的气味。
汉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然偎傍之际,觉其羶腥,心疑有异。”
泛指鱼肉类食物。
《汉武帝内传》:“勤斋戒,节饮食,絶五穀,去羶腥。” 唐杜甫《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比喻利禄或市俗的生活。
唐陆希声《山居即事》诗:“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羶腥。” 宋苏辙《和王适寒夜读书》:“一从慕羶腥,中弃如弊屣。”
旧时用以比喻其他民族对汉族的入侵或统治所造成的影响。
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凡三十韵》:“华夷相混合,宇宙一羶腥。” 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 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
羶腥的国语词典
羊臭及鱼臭。
羶腥的网络释义
羶腥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sen1 zan1 hien5 [客英字典] shen1 zhen1 [海陆丰腔] shan1 shen1 zhan1 hien5 [梅县腔] shan1 zh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羶 | 式連 | 書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sjen | ɕĭɛ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3)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内饔》
(4) 通“胜”。生肉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论语·乡党》
膳膏腥。——《礼记·内则》
胖如脯而腥者。——《周礼·内饔》郑注
(5) 荤腥,带腥气的食物 。如:他从不沾腥;腥腐(腥臭腐败之物);腥膏(腥荤肥腻的食物);腥血(荤腥)
形容词
(1) 丑恶
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书·酒诰》
(2) 又如:腥德(丑恶的品德);腥闻(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3) 生 。如:腥生(生的鱼肉等食物);腥鱼(生鱼);腥鲜(水产动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ang1 [台湾四县腔] siang1 sen1 [客英字典] siang1 sen1 [海陆丰腔] siang1 sen1 [东莞腔] siang1 [宝安腔] s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g1 xiang4 [陆丰腔] s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星 | 桑經 | 心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sieŋ | s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