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鼎

xiū dǐng [ xiu ding]
注音 ㄒ一ㄡ ㄉ一ㄥˇ

词语释义

1.盛有食物的鼎。

词语解释

  1. 盛有食物的鼎。

    《仪礼·聘礼》:“飪一牢,在西,鼎九,羞鼎三;腥一牢,在东,鼎七。” 郑玄 注:“羞鼎则陪鼎也,以其实言之则曰羞,以其陈言之则曰陪。”

引证解释

⒈ 盛有食物的鼎。

《仪礼·聘礼》:“飪一牢,在西,鼎九,羞鼎三;腥一牢,在东,鼎七。”
郑玄注:“羞鼎则陪鼎也,以其实言之则曰羞,以其陈言之则曰陪。”

羞鼎的网络释义

羞鼎

  • 羞鼎是盛有调味料的鼎,它是用牲及禽兽肉为主料制成的。
  • 汉字详情

    xiū [xiu]
    部首: 636
    笔画: 10
    五笔: UDNF
    仓颉: TQNG
    四角: 80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 同本义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

    (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

    (4) 推荐;进用

    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

    (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启羞。——《礼记·缁人》

    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

    (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

    (7) 因惭愧而难为情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

    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

    (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

    (9) 嘲弄;侮辱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

    (11) 怕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名词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

    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

    (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2) 熟的食物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英文翻译

    disgrace, shame; ashamed; shy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u1 [客语拼音字汇] xiu1 [沙头角腔] sieu1 [宝安腔] siu1 [海陆丰腔] siu1 [东莞腔] siu1 [梅县腔] siu1 [客英字典] siu1 [陆丰腔]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流平聲開口三等siu/siousĭəu
    dǐng [ding]
    部首: 1201
    笔画: 12
    五笔: HND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VML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方言集汇

    ◎ 粤语:d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一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挺青開上聲開口四等tengx/tenkt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