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

xiū chǐ [ xiu chi]
繁体 羞恥
注音 ㄒ一ㄡ ㄔ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羞耻 xiūchǐ

(1) 羞辱惭愧

shame

词语解释

  1. 羞愧耻辱。

    《史记·律书》:“会 吕氏 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 宋 欧阳修 《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復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怕他羞耻,也自去了。”

引证解释

⒈ 羞愧耻辱。

《史记·律书》:“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復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水浒传》第四五回:“杨雄怕他羞耻,也自去了。”

羞耻的国语词典

羞愧耻辱。

羞耻的网络释义

羞耻 (汉语词语)

  • 羞愧耻辱。《史记·律书》:“会 吕氏 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 宋 欧阳修 《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怕他羞耻,也自去了。”
  • 羞耻造句

    他丝毫不因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有的人死皮赖脸的,简直不知世间还有羞耻事。
    这人太无聊了,简直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他为自己曾经的作法感到羞耻!
    他这种不知羞耻的行为,令人嗤之以鼻。
    日本鬼子毫无羞耻之心,竟然会明火执仗,公开抢劫百姓的钱财。
    因为是血肉相连的亲人,所以许多话反而成了禁忌。交流是耻辱,亲近是羞耻,惟有通过相互苛求和中伤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才是理所当然,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
    谁都知道他是一个害人虫,他却一个劲儿吹嘘自己一向悲天悯人,真不知羞耻。
    交流是耻辱,亲近是羞耻,惟有通过相互苛求和中伤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才是理所当然,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他这种不知羞耻的行为,令人嗤之以鼻。
    突然想起这段致理的名言,人的一生是多么漫长,也许我曾无知的或有知的犯过许多错误。有过悔恨,有过羞耻,但一切都已发生过了。也许我更应该向前看,在未来的生活中应该努力的做到有追求。
    考试时,他竟然明目张胆作弊,一点羞耻心都没有。
    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
    小小地球之上,富翁与乞丐共存,是一件羞耻的事!
    人类应该为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感到羞耻。
    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习惯虽然可以是一个使人失去羞耻的魔鬼,但是它也可以做一个天使。
    人生的不幸,不知道检讨自己的过错,而不知道羞耻的人是大不幸的人。
    一个不为自己的过失感到羞耻的人,将会一错再错。
    羞耻的本质并不是我们个人的错误,而是被他人看见的耻辱。

    汉字详情

    xiū [xiu]
    部首: 636
    笔画: 10
    五笔: UDNF
    仓颉: TQNG
    四角: 80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 同本义

    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说文》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

    共其笾荐羞之实。——《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左传》

    (3) 又如:羞豆(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羞膳(进献食品)

    (4) 推荐;进用

    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国语·晋语九》

    (5) 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或承之羞。——《易恒》

    惟口启羞。——《礼记·缁人》

    无作神羞。——《左传·襄公十八年》

    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汉· 李陵《答苏武书》

    (6) 又如:羞怍(羞耻,惭愧)

    (7) 因惭愧而难为情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唐· 李白《长干行》

    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 贾环也不在意。——《红楼梦》

    (8) 又如:羞蛾(美女的双眉);羞人子(羞答答的);羞杀人(羞死人);羞红(因害羞而脸红);羞脚(因怕羞而不敢向前);羞懒(羞愧)

    (9) 嘲弄;侮辱

    那老子信了婆子的言语,带水带浆的羞辱毁骂了儿子几次。——《初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羞污(玷污);羞戮(羞辱);羞薄(轻视;鄙薄);羞丑(羞辱出丑)

    (11) 怕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唐· 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

    (12) 又如:羞影(怕看影子);羞明

    名词

    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楚辞·招魂》

    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荀子·礼论》

    (1) 又如:羞膳(味美的食物);羞味(美味);羞服(饮食和衣服);羞炰(烤熟的肉食);羞鼎(盛有食物的鼎)

    (2) 熟的食物

    燕与羞俶,献无常数。——《仪礼》

    英文翻译

    disgrace, shame; ashamed; shy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u1 [客语拼音字汇] xiu1 [沙头角腔] sieu1 [宝安腔] siu1 [海陆丰腔] siu1 [东莞腔] siu1 [梅县腔] siu1 [客英字典] siu1 [陆丰腔]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流平聲開口三等siu/siousĭəu
    chǐ [chi]
    部首: 605
    笔画: 10
    五笔: BHG
    五行:
    仓颉: SJYLM
    四角: 114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行己有耻。——《论语》

    越王苦 会稽之耻。——《吕氏春秋·顺民》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越语上》

    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宋· 刘开《问说》

    (3) 又如:无耻(不顾(知)羞耻);羞耻(不光彩;不体面);耻心(知耻之心)

    (4) 羞愧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耻愧(羞愧);耻惧(羞愧恐惧)

    动词

    (1) 羞辱;侮辱

    不醉反耻。——《诗·小雅·宾之初筵》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2) 又如:耻怍(犹羞辱)

    英文翻译

    shame, humiliation; asham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3 [沙头角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3 [东莞腔] c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