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毫

yáng háo [ yang hao]
注音 一ㄤˊ ㄏㄠ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羊毫 yángháo

(1) 用羊毛做成的毛笔

writing brush made of goat's hair

词语解释

  1. 羊毛。亦指用羊毛作笔头的笔。

    唐 段公路 《北户录·鸡毛笔》:“ 番禺 诸郡如 陇右 ,多以青羊毫为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製笔用毛﹞要其纯正得宜,刚柔相济,终不及山中之兎,下此则羊毫耳。然羊毫柔而无锋,终非上乘。”

引证解释

⒈ 羊毛。亦指用羊毛作笔头的笔。

唐段公路《北户录·鸡毛笔》:“番禺诸郡如陇右,多以青羊毫为笔。”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製笔用毛﹞要其纯正得宜,刚柔相济,终不及山中之兎,下此则羊毫耳。然羊毫柔而无锋,终非上乘。”

羊毫的国语词典

羊毛所制的毛笔,笔质较柔软。

羊毫的网络释义

羊毫

  • 羊毫,指用羊毛做成的毛笔。
  • 毛笔的一种,用山羊毛制作,属大众化用品。其中宿羊毫存放多年,脂肪已干化,容易着墨;陈羊毫有些刚性;颖羊毫精细,尖端透明;净羊毫无杂质,羊毫性均柔软,笔头肥厚滋润,适宜书写行书。一般是采用长江下游、太湖沿岸的山羊毛制成的毛笔。
  • 羊毫造句

    可见,在当时的川边,以食材作为礼物是常见做法,信笺、羊毫笔等文具用品也在当时的藏族同胞互赠礼品之列,至于洋蜡,已经是与内地同等发达的事物了。
    先用绿色笔尖蘸朱红胭脂,羊毫笔点写柿叶,有些柿叶也可只用绿色加花青画重叶部位。
    那羊毛呢?除了变成毛线打成毛衣外,还被广泛用来制作具有柔润、富于弹性等特点的羊毫笔。
    锋为毫,分作紫毫,狼毫,羊毫种种,亦有兼毫,混而制之;各毫选自动物皮毛,亦作细分,或须或尾,或胸或背等等;其制作也有讲究,分为柱,被,披。
    马蹄踊跃驰千里,羊角扶摇上九霄;马尾松青凝瑞雪,羊毫笔墨舞春风……
    他谙熟传统绘画技法,具有扎实的写生能力,画风苍劲浑厚,他一生只用羊毫笔作画,却能写出刚健挺拔之美。
    写残的宣纸、用剩的墨汁、一支等待清洗的羊毫笔……这些东西散乱于案上,让人隐约想起早年的描红簿。
    如果你用现在的羊毫笔去临习宋人以前的法帖,肯定很难奏效,即使临习也缺少古人的那种精神。
    山羊喂桑叶,它的羊毛就与吃草的山羊不同,做出的羊毫笔光洁如玉,富有弹性。
    姥山塔如羊毫笔,青天够写八行书。
    “中国北京,欢送天下各地的朋友”接纳了中国羊毫字汉字简体魄调,想象合营。
    赞一贯口:看到他写了斑斓的羊毫字,大师赞一贯口。
    如狼毫、兼毫,细腻不渗化的毛边纸、蝉衣宣等,忌羊毫、生宣。
    以四瓣画出,羊毫笔点中黄,点中黄加朱砂,点中黄加花青,画出各种花瓣,然后用淡墨勾花形,用硬笔画花梗。
    用羊毫笔蘸淡赭石画水仙盆及花罐外围,更突出形体。
    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
    据说,许多人精心选用兔毛做毛笔,最早是起源于南京。至元、明朝代,南京一带大量涌现出以山羊毛制作的羊毫笔,其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拥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其一,吴昌硕无论作书作画都用羊毫软笔,以篆籀之法为之,古拙雄雄强;而陈师曾多用狼毫秃颖,俊逸活泼。
    画芙蓉花,先用羊毫笔蘸曙红,后蘸白色,从前瓣画起,瓣瓣相扣,注意要利用一笔中的红白来表现芙蓉花,如图。
    羊毫笔较软,含水量大,宋文治一般在敷色晕染和画没骨泼彩山水时用。

    汉字详情

    yáng,xiáng [yang,xiang]
    部首: 619
    笔画: 6
    五笔: UDJ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Q
    四角: 80501

    详细解释

    yáng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2) 同本义 。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羊,羊兽也。——《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

    羊曰柔毛。——《礼记·曲礼》

    羊曰少牢。——《大戴礼记·少牢》

    食麦与羊。——《礼记·月令》

    兑为羊。——《易·说卦》

    杖汉节牧羊。——《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羊群里跑出骆驼来(喻指平常的人忽然变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了);羊群蚁阵(形容众多而聚集);羊酒花红(丰厚的赏赐和显赫的荣耀);羊车过市(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羊耳风(羊角风);羊脏(调侃语。指好胃口);羊羔(酒名;羊羔酒,一种汾州产的糯米制白酒);羊儿风(羊角风)

    (4) 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论衡》

    (5) 姓

    形容词

    (1) 吉利。后作“祥”

    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墨子》

    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王孝渊碑》

    (2) 又如:羊枣(果名,俗称“软枣。表示吉祥);吉羊

    (3) 细密;完备。后作“详”

    臣愿王与下吏羊计某言而竺(笃)虑之也。——《马王堆汉墓帛书》

    xiáng

    (1) 古同“祥”,吉祥。

    英文翻译

    sheep, goat; KangXi radical 123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ong2 [宝安腔]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沙头角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梅县腔] jong2 [东莞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angjĭaŋ
    háo [hao]
    部首: 419
    笔画: 11
    五笔: YP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XYRBU
    四角: 0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3)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4) 毛笔的头部;毛笔

    (5)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6)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7)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8) 单位名

    (9)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10)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11) 〈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副词

    完全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前缀词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如:毫米;毫升

    英文翻译

    fine hair; measure of l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hou4
    ◎ 客家话:[梅县腔] hau2 [陆丰腔] hau3 [客英字典] hau2 [台湾四县腔] ho2 hau2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海陆丰腔] ho2 hau2 [宝安腔] hau2 [沙头角腔] hau2
    ◎ 潮州话:h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胡刀平聲開口一等ghau/h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