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

shǔ míng [shu ming]
注音 ㄕㄨˇ ㄇ一ㄥ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署名 shǔmíng

(1) 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署姓名

put one's signature to

引证解释

⒈ 在书信、文稿或文件上签上或打印上名字。

《三国志·吴志·孙綝传》:“尚书桓彝不肯署名, 綝怒杀之。”
明高启《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天祐宰相署名在,寻文再读心茫然。”
鲁迅《致萧军萧红》:“《樱花》闻已蒙检查老爷通过,署名不能改了。”

署名的国语词典

在文书上签名。《北史.卷五六.魏收传》:「又诏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之,署名而已。」《新唐书.卷一二二.韦安石传》:「陟唯署名,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郇公五云体』」。

署名的网络释义

署名

  • 署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ǔ míng,指在书信、文件、文稿上面签自己的名字,也指在出版时把著者的名字写在上面的意思。《汉书·高帝纪》等均有相关记载。
  • 署名的翻译

    英语: to sign (a signature)​
    德语: Unterschrift (S)​, signieren, unterschreiben (V)​
    法语: signer

    署名造句

    面对这封没有署名的求助信,大家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报纸发表署名文章,抨击所谓的“两国论”。
    这是一位署名“外来妹”的网友在东方网聊天室里提出的问题。
    署名权的完全转让属于署名权转让的典型行为,应当成为法律规范的“理想模型”。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虽然署名权没有了,这名裸替最后还是幸运地见到了她喜欢的周迅。
    本函署名者请您提交一篇专题论文。
    参加本次征集活动的成果的署名权归应征者所有,主办单位有权无偿使用设计成果。
    注:这篇报道的署名应该是帕蒂?塞勒斯。
    但承诺人仍享有署名权。
    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在署名权有偿转让的情形下,出让人应当对其所转让署名权的作品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第十六条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
    他们得到了一小部分纯利润以及电影演职人员字幕中的署名权。
    署名权可以单独转让或者和著作权的其他权利一起转让。
    对争议中的冒名行为,笔者认为乃是属于侵害作者署名权的行为。
    工资表上要有员工标我署名。
    作者要对文章的内容及署名权负主要责任。
    一是匿名举报多,署名举报少。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张杨。

    汉字详情

    部首: 630
    笔画: 13
    五笔: LFTJ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