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抶

fá chì [ fa chi]
繁体 罰抶
注音 ㄈㄚˊ ㄔˋ

词语释义

鞭刑。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鞭刑。《新唐书·高适传》:“官吏惧谴,责及隣保,威以罚抶,而逋逃益滋。”

引证解释

⒈ 鞭刑。

《新唐书·高适传》:“官吏惧谴,责及隣保,威以罚抶,而逋逃益滋。”

罚抶的网络释义

罚抶

  • 罚抶,拼音是fá chì,注音是ㄈㄚˊ ㄔㄧˋ 。
  • 汉字详情

    [fa]
    部首: 520
    笔画: 9
    五笔: LYJJ
    五行:
    仓颉: WLIVN
    四角: 607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 ,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2) 同本义

    罰,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说文》

    罚上报下之罪也。——《墨子经》

    三让而罚。——《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

    小刑宪罚。——《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

    忠所罪以遇罚兮。——《楚辞·惜诵》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皆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罚规(处罚的规章);罚约(输者受罚的约定);罚弗及嗣(惩罚罪犯,但不延及子孙)

    (4) 对有过失、错误的处分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 又如:罚爵(宴饮时,罚失礼者喝酒的酒器)

    (6) 讨伐;杀

    致天之罚。——《书·汤誓》

    (7) 又如:罚极(因有罪而加以诛杀);罚罪(讨伐或惩处有罪者);罚恶(惩治恶人);罚蔽(罚罪断狱)

    (8) 出钱赎罪

    五刑不筒,正于五罚——《书·五刑》

    (9) 又如:罚锾(纳金赎罪);罚铜(纳铜罚罪);罚赎(出钱赎罪);罚俸(官吏因犯罪而停发薪俸)

    (10) 发誓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元· 关汉卿《窦娥冤》

    名词

    (1) 刑罚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周礼·职金》。注:“罚,罚赎也。”

    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求,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2) 又如:罚作(汉代刑罚之一。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罚神(传说主管刑罚之神)

    英文翻译

    penalty, fine; punish, penal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宋本广韵

    chì [ch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RWY
    五行:
    仓颉: QHQO
    四角: 55080

    详细解释

    动词

    用鞭、杖或竹板打

    抶,笞击也。——《说文》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清· 张溥《五人墓碑记》

    英文翻译

    beat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maat3 mut3
    ◎ 客家话:[梅县腔] z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客英字典] zhit7 [海陆丰腔] z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丑栗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thrit/thytţʰ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