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效

wǎng xiào [ wang xiao]
注音 ㄨㄤˇ ㄒ一ㄠˋ

词语释义

1.不能报效。 2.没有效果。

词语解释

  1. 不能报效。

    唐 牛丛 《报坦绰书》:“赐 孔子 之诗书,颁 周公 之礼乐,数年之后,蔼有华风……岂期后嗣,罔效忠诚。”

  2. 没有效果。

    《清史稿·食货志五》:“商贩患得大钱,皆裹足,三成搭收,徒张文告,屡禁罔效。”

引证解释

⒈ 不能报效。

唐牛丛《报坦绰书》:“赐孔子之诗书,颁周公之礼乐,数年之后,蔼有华风……岂期后嗣,罔效忠诚。”

⒉ 没有效果。

《清史稿·食货志五》:“商贩患得大钱,皆裹足,三成搭收,徒张文告,屡禁罔效。”

罔效的网络释义

罔效

  • 罔效拼音是wǎng xiào ,注音是ㄨㄤˇ ㄒㄧㄠ,不能报效。
  • 汉字详情

    wǎng [wang]
    部首: 216
    笔画: 8
    五笔: MU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TYV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2) 同本义。同“网”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死于罔罟。——《庄子·逍遥游》

    列卒满泽,罘罔弥山。——《汉书·司马相如列传》

    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

    罔民而可为也。

    (3) 又如:罔置(泛指捕猎的网具);罔罟(渔猎时所用的罗网);罔罗(渔猎所用的网。同罗网)

    (4) 法网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诗·大雅》

    形容词

    (1) 迷惑。失意。通“惘”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楚辞·宋玉·九辩》

    罔然若酲,朝罢夕倦。——《文选·张衡·东京赋》

    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列子·周穆王》

    (2) 又如:罔殆(迷惘模糊);罔罔(惘惘,惶惶。心神不定的样子);罔然(即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犹茫然、恍惚不解的样子);罔两(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3) 不正直 。如:罔冒(存心假冒);罔屈(犹枉屈)

    (4) 无知的 。如:罔觉(无知)

    动词

    (1) 结网

    罔薛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楚辞》。王逸注:“罔,结也;结薜荔为帷帐。”

    (2) 诬,无中生有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礼记·少仪》

    罔上害民。——《风俗通义·过誉》

    (3) 又如:罔利(渔利);罔贪(奸诈贪婪)

    (4) 欺骗;蒙蔽

    自古谗言罔行,君臣、父子、夫妇、昆弟之间,皆不能免。——《金瓶梅》

    (5) 又如:罔上(欺骗君上);罔主(欺骗君主);罔民(欺骗陷害百姓);罔冒(欺骗冒充);罔辟(欺骗君主);罔惑(欺枉蛊惑);罔渎(欺枉轻慢);罔人(欺骗、欺诈他人);罔己(受人欺骗陷害)

    (6) 害,陷害 。如:罔念(谓不思为善)

    (7)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别”、“不要”

    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又: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书·大禹谟》

    (8) 无;没有

    以谨罔极。——《诗·大雅·民劳》

    罔敷求先王。——《诗·大雅·抑》

    罔,无也。——《尔雅·释言》

    君罔谓汝何之。——《楚辞·九章·惜诵》

    罔有不韪。

    上罔显于羲皇。—— 扬雄《剧秦美新》

    罔不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罔瞻冠服(比喻没有见过汉人);罔恤民隐(不管百姓的隐忧);罔生(苟活);罔死(白白地死);罔伏(无所藏匿);罔莫(无不);罔恤(无忧无虑);罔知(不知);罔顾(不顾)

    副词

    (1) 不

    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西游记》

    (2) 又如:罔已(犹不尽);罔既(不尽);罔效(不能报效);罔措(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罔替(不更换;不废除);罔惑(不惑)

    英文翻译

    net; deceive; libel; nega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ng3 wong3 [客英字典] vong3 [台湾四县腔] mong3 wong3 [梅县腔] miong3 wong3 [陆丰腔] wong3 mong3 [宝安腔] miong3 wong3
    ◎ 潮州话:bhuang2 (bú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兩陽合上聲合口三等myangx/mvankmĭwaŋ
    xiào [xiao]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UQ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KOK
    四角: 08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考查。考核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动词

    (1) 摹仿;师法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名词

    (1) 功效;效果;结果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英文翻译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au4 [沙头角腔] hau5 [客英字典] hau5 [海陆丰腔] hau6 hau3 [梅县腔] hau5 [台湾四县腔] hau5 hau3 [宝安腔] hau3 [东莞腔] hau3 [陆丰腔] hau5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敎去聲開口二等ghrauh/heawɣ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