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纹
繁体
纈紋
注音
ㄒ一ㄝˊ ㄨㄣˊ
词语释义
1.亦作"缬文"。 2.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 3.彩色花纹。
词语解释
亦作“ 纈文 ”。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彩色花纹。
金 祝简 《杂诗》:“榴花娇欲鬭罗裙,石竹开成碎纈文。”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纈文”。
⒉ 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
引宋苏轼《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⒊ 彩色花纹。
引金祝简《杂诗》:“榴花娇欲鬭罗裙,石竹开成碎纈文。”
缬纹的网络释义
缬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一种印染方法
缬,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
(2) 又如:缬帛(染印彩帛);夹缬(唐代的一种印花锦)
(3) 有花纹的丝织品
衣绫绮缬。——《魏书》
(4) 两颊红晕。亦泛指一般红晕 。如:缬纹(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缬晕(红晕);缬林(秋季叶红,树林呈红色,故称。一般指枫林)
英文翻译
patterned silk; tie knot
方言集汇
◎ 粤语:kit3 lit3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 潮州话: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旧时:khiet)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文声。本义:丝织品上的花纹)(2) 同本义
纹,绫纹也。——《玉篇》
纹,绫也。——《广韵》
作断纹焉。——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纹杇(丝织品的皱纹,常用来形容水波)
(4) 物品表面的皱痕,或指水面涟漪 。如:纹杇(常用来形容水波表面的涟漪)
(5) 皮肤上的纹理
主人,近三十岁的容貌,眉宇间已露艰辛的纹路。——瞿秋白《赤都心史》
(6) 指纹银 。如:真纹(成色最佳的纹银)
动词
以彩色线条刻画在物体表面
陶器、陶片发见最多,西阴村遗址发见的多至数万片,制造技术和纹饰,一般说是很美的。—— 范文澜《中国通史》
英文翻译
line, streak, stripe; wrinkle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