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縲紲
注音
ㄌㄟˊ ㄒ一ㄝ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缧绁
(1) 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例
英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縲絏 ”。 1.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论语·公冶长》:“子谓 公冶长 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 太史公 遭 李陵 之祸,幽於縲紲。” 唐 柳宗元 《上江陵严司空启》:“伏惟悯怜孤贱,特赐抚存,则縲紲之辱,有望蠲除。” 明 无名氏 《精忠记·挂冠》:“ 岳将军 有这等功劳,不能封侯受爵,反受縲絏之苦。” 聂绀弩 《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 鲁迅 幸而终其身未罹缧绁之忧,得保首领以没,学习 鲁迅 的人,却不见得人人都有这种幸运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縲絏”。 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引《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縲紲。”
唐柳宗元《上江陵严司空启》:“伏惟悯怜孤贱,特赐抚存,则縲紲之辱,有望蠲除。”
明无名氏《精忠记·挂冠》:“岳将军有这等功劳,不能封侯受爵,反受縲絏之苦。”
聂绀弩《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鲁迅幸而终其身未罹缧绁之忧,得保首领以没,学习鲁迅的人,却不见得人人都有这种幸运的。”
⒉ 囚禁。
引《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萧樊且犹縲紲, 信越终见葅戮,不其然乎!”
清陈梦雷《抒哀赋》:“诚返顾而谅直兮,虽縲絏其焉耻。”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缧绁,殊莫明其妙。”
缧绁的国语词典
古代用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后比喻监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也作「缧絏」。
缧绁的网络释义
缧绁
缧绁造句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管仲拘囚,齐桓举为国相;冶长缧绁,仲尼选为密亲。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不过,他在缧绁之中,倒是常拿了这几句诗勉励自己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他所遭受的缧绁之灾对于他的家庭来说真是难以承受。
即使是身陷缧绁的人,也如同芸芸众生,都曾有一颗向着光明的心。
诗人试图以一种诗性的想象超越现实时间之网的缧绁,回到时间发生之前的原始混沌,重建理想的时间秩序,并藉此释解生命的焦虑与困惑。
高太尉与贱子一同被掳,陷于缧绁。
公受诬入缧绁,夫人先得讯,乃散仆婢,从容若定。
朱兄弟,若不是你一言提醒梦中人,宋江定遭缧绁之厄。
一或罪及,上孤国恩,中贻亲辱,下使乡邻朋友蒙诟包羞,虽任累千金,不足以偿一夕缧绁之苦,与其戚于己败,曷若严于未然。
观其羁绊缧绁之人所上当道书,千言万语,滚滚立就,略无一毫乞怜之态,如诉如戏,若等闲日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糸(
),表示与绳索有关,累声。本义:黑索) 同本义虽在缧絏之中。——《论语·公冶长》
动词
(1) 引申为捆绑,拘禁 。如:缧囚(捆绑囚犯);缧絷(捆绑)
(2) 缠绕 。如:缧缧(缠绕的样子)
英文翻译
a chain or rope used bind crimi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