缧絷

léi zhí [ lei zhi]
繁体 縲縶
注音 ㄌㄟˊ ㄓˊ

词语释义

捆绑,囚拘。

词语解释

  1. 捆绑,囚拘。

    《宋书·刘景素传》:“王每断狱,降声辞,和颜色,以待士女之讼。时见 夏伯 以童子縲縶,王愴然改貌,用不加刑。”

引证解释

⒈ 捆绑,囚拘。

《宋书·刘景素传》:“王每断狱,降声辞,和颜色,以待士女之讼。时见夏伯以童子縲縶,王愴然改貌,用不加刑。”

缧絷的网络释义

缧絷

  • 缧絷是汉语词汇,拼音为léi zhí,指捆绑,囚拘。
  • 汉字详情

    léi [lei]
    部首: 332
    笔画: 14
    五笔: XLXI
    五行:
    仓颉: VMWVF
    四角: 26193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糸( ),表示与绳索有关,累声。本义:黑索) 同本义

    虽在缧絏之中。——《论语·公冶长》

    动词

    (1) 引申为捆绑,拘禁 。如:缧囚(捆绑囚犯);缧絷(捆绑)

    (2) 缠绕 。如:缧缧(缠绕的样子)

    英文翻译

    a chain or rope used bind crimi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4

    宋本广韵

    zhí [zhi]
    部首: 627
    笔画: 12
    五笔: RVYI
    五行:
    仓颉: QIVIF
    四角: 559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糸( ),执声。本义:系绊马足。绊)

    (2) 同本义

    絷之维之。——《诗·小雅·白驹》。又传:“绊也”。

    轩冕诚可慕,所忧在絷维。——韦应物《洛都游寓》

    (3) 又如:絷韁(系缚韁绳);絷维(喻挽留人才)

    (4) 拘禁;束缚

    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成公九年》

    (5) 又如:絷拘(束缚,拘绊);絷囚(囚犯);絷缚(捆绑;拘捕)

    名词

    (1) 拴住马足的绳索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诗·周颂·有客》

    执絷马前。——《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絷维(系马的绳索。引申为束缚)

    英文翻译

    confine, tie up; imprison, shackle

    方言集汇

    ◎ 粤语:z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