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缠绵
(1) 牢牢缠住,不能解脱,指久病
(2) 委宛动人
(3) 说话纠缠不清
词语解释
亦作“ 缠绵 ”。
1.情意深厚。 晋 陆机 《文赋》:“誄缠緜而悽愴,铭博约而温润。” 唐 张籍 《节妇吟》:“感君缠绵意,繫在红罗襦。” 元 丁鹤年 《采莲曲》:“採莲復採莲,藕亦不可弃。中有不断丝,似妾缠绵意。” 蠡勺居士 《<昕夕闲谈>小序》:“邪正之辨不可混,善恶之鑑不可淆,使徒作风花雪月之词,记儿女缠绵之事,则未免近於导淫,其蔽一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一对男女从互相吸引到终于恋着,中间总不免说些应有的近于痴迷又像有点儿肉麻的缠绵话,他们却缺漏了那一段。”
引申为爱悦;亲近。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广寒宫扫花女》:“遂与 郑 为夫妇,缠绵数十年。”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八章:“两个人从此便缠绵起来,也无话不说。”
固结不解;萦绕。
晋 潘岳 《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缠绵乎盈虚之会。”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苟非同根蒂,缠绵安得固?”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闻笛动情》:“幽恨缠绵,思之成疾。” 冰心 《往事(二)》三:“抑郁缠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的’了。”
纠缠。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一:“我不如 陶生 ,世事缠緜之。”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三折:“他退一步非灾怎免,退一步横祸缠绵。”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 刘三金 越讨厌他,他越是缠绵,越是不丢手。”
病久不愈。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宋云 远在絶域,因瞩此芳景,归怀之思,独軫中肠,遂动旧疹,缠绵经月。” 五代 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诗之九:“开时闻馥鬱,枕上正缠绵。” 明 张居正 《给假治疾疏》:“病根未除,缠绵至今。” 茅盾 《一个女性》六:“母亲的病只是不轻不重的缠绵着。”
犹绵绵。连续不断。
孙中山 《建国方略·动议》:“时间动议,最妙能发于开始之前,其用处一面在防止缠绵之讨论,而同时又使能得适度之讨论。” 苏曼殊 《无题》诗:“罗幙春残欲暮天,四山风雨总缠绵。” 刘大白 《我愿》诗:“当你一心念我的时候,念一声‘我爱’,掐一粒念珠;缠绵不绝地念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缠绵”。 情意深厚。
引晋陆机《文赋》:“誄缠緜而悽愴,铭博约而温润。”
唐张籍《节妇吟》:“感君缠绵意,繫在红罗襦。”
元丁鹤年《采莲曲》:“採莲復採莲,藕亦不可弃。中有不断丝,似妾缠绵意。”
蠡勺居士《<昕夕闲谈>小序》:“邪正之辨不可混,善恶之鑑不可淆,使徒作风花雪月之词,记儿女缠绵之事,则未免近於导淫,其蔽一也。”
叶圣陶《倪焕之》十七:“一对男女从互相吸引到终于恋着,中间总不免说些应有的近于痴迷又像有点儿肉麻的缠绵话,他们却缺漏了那一段。”
⒉ 引申为爱悦;亲近。
引清程麟《此中人语·广寒宫扫花女》:“遂与郑为夫妇,缠绵数十年。”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八章:“两个人从此便缠绵起来,也无话不说。”
⒊ 固结不解;萦绕。
引晋潘岳《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
晋葛洪《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缠绵乎盈虚之会。”
明何景明《送崔氏》诗:“苟非同根蒂,缠绵安得固?”
清许秋垞《闻见异辞·闻笛动情》:“幽恨缠绵,思之成疾。”
冰心《往事(二)》三:“抑郁缠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的’了。”
⒋ 纠缠。
引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宋苏轼《和陶<饮酒>》之一:“我不如陶生,世事缠緜之。”
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三折:“他退一步非灾怎免,退一步横祸缠绵。”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刘三金越讨厌他,他越是缠绵,越是不丢手。”
⒌ 病久不愈。
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凝圆寺》:“宋云远在絶域,因瞩此芳景,归怀之思,独軫中肠,遂动旧疹,缠绵经月。”
五代齐己《荆州新秋病起杂题》诗之九:“开时闻馥鬱,枕上正缠绵。”
明张居正《给假治疾疏》:“病根未除,缠绵至今。”
茅盾《一个女性》六:“母亲的病只是不轻不重的缠绵着。”
⒍ 犹绵绵。连续不断。
引孙中山《建国方略·动议》:“时间动议,最妙能发于开始之前,其用处一面在防止缠绵之讨论,而同时又使能得适度之讨论。”
苏曼殊《无题》诗:“罗幙春残欲暮天,四山风雨总缠绵。”
刘大白《我愿》诗:“当你一心念我的时候,念一声‘我爱’,掐一粒念珠;缠绵不绝地念着。”
缠绵的国语词典
纠结缠绕,无法摆脱。
缠绵的网络释义
缠绵 (汉语词语)
缠绵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廛(
)声。本义:围绕,缠绕)(2) 同本义
缠,绕也。——《说文》
臣有所与供儋缠采薪者九方鄄。——《淮南子·道应》
动胃缠缘。——《史记·扁仓传》。正义:“谓脉缰绕胃也。”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支蒿。——刘禹锡《葡萄歌》
(3) 又如:缠裹(缠绕裹束;衣著,装束)
(4) 纠缠;搅扰 。如:蛮缠(不讲道理地纠缠);缠讼(纠缠词讼)
(5) 应付;对付 。如:这人真难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帛,从糸(
)。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2) 同义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 白居易《新制布裘》
(3)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4) 通“棉” 。如:绵花(棉花);绵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绵绒(轧去棉籽尚未弹松的棉花)
(5) 丝絮状物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周邦彦《兰陵王》
(6) 姓。春秋齐有绵驹
动词
(1) 接连不断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緜,连也。——《广雅·释诰四》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緜日月而不衰。——《文选·张衡·思玄赋》
绵地千里。——《后汉书·西羌传》
(2) 又如:绵连(连续不绝);绵络(连续不绝);绵联(连绵不绝的样子);绵长(延续久远)
形容词
(1) 久远
微睇緜藐。——司马相如《上林赋》。注:“远视貌。”
鸟屿緜邈。——左思《吴都赋》。注:“广远貌。”
(2) 又如:绵暧(久远,悠远);绵眇(遥远、悠远、远视的样子);绵野(遥远的郊野)
(3) 柔软,单薄 。如:软绵绵;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4) 薄弱;软弱
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汉书·严助传》
(5) 又如:绵弱(柔弱,薄弱);绵幂(微细);绵劣(才能薄弱,智力低下);绵力(谦词,能力薄弱)
(6) 病重
不图所患,遂尔绵笃。——《晋书·陶侃传》
(7) 又如:绵笃(病危,病势沉重);绵惙(病势垂危)
(8) 美,盛 。如:绵芊(草木茂盛美好的样子);绵丽(柔美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