缟綦

gǎo qí [ gao qi]
繁体 縞綦
注音 ㄍㄠˇ ㄑ一ˊ

词语释义

"缟衣綦巾"之省。浅色服。

词语解释

  1. “縞衣綦巾”之省。浅色服。

    清 赵翼 《偶得》诗:“少年贫作客,縞綦且抛弃。”参见“ 縞衣綦巾 ”。

引证解释

⒈ “縞衣綦巾”之省。浅色服。参见“縞衣綦巾”。

清赵翼《偶得》诗:“少年贫作客,縞綦且抛弃。”

缟綦的网络释义

缟綦

  • 释义:“缟衣綦巾”之省。白绢上衣与浅绿色围裙。古时女子所服。示例:明·钱谦益《尚司少卿宝袁可立妻宋氏加封宜人制》:“服兹翟茀之荣,益念缟綦之素。” 清 赵翼 《偶得》诗:“少年贫作客,缟綦且抛弃。”参见“ 缟衣綦巾 ”。
  • 汉字详情

    gǎo [gao]
    部首: 332
    笔画: 13
    五笔: XYMK
    五行:
    吉凶:
    仓颉: VMYRB
    四角: 2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 gǎo)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高声。本义:细白的生绢) 同本义

    缟,鲜色也。——《说文》。按,鲜色当作鲜巵。熟帛曰练,生帛曰缟。

    厥篚元纤缟。——《书·禹贡》。传:“白缯。”

    与之缟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缯之精者曰缟。——《小尔雅》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韩非子·说林上》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 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资治通鉴》

    (2) 又如:缟袂(白色绢衣。用以喻白海棠);缟衣綦巾(白绢上衣与浅绿色围裙。古时女子所服);缟冠(白色生绢制的帽子);缟练(白绢)

    形容词

    (1) 白色

    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列子·汤问》

    缟,素也。——《小尔雅·广诂》

    缟衣綦巾。——《诗·郑风·出其东门》

    兵皆缟素。——《汉书·高帝纪》。注:“白也。”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帝缟素避正殿。——《后汉书·顺帝纪》

    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南朝宋· 谢惠连《雪赋》

    (2) 又如:缟巾(白色头巾);缟带(白色的绢带。喻指雪的洁白);缟羽(白羽);缟衣(白色男服);缟武(白色帽檐)

    动词

    映照 。如:缟夜(映照黑夜);月明缟树(月光映照大树)

    英文翻译

    white raw silk

    方言集汇

    ◎ 粤语:gou2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qi]
    部首: 627
    笔画: 14
    五笔: ADW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CVIF
    四角: 449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其声。糸( ),细丝。从糸的字多与丝缕布帛有关。本义:苍灰色)

    (2) 同本义

    綥,帛苍艾色。——《说文》

    缟衣綦巾。——《诗·郑风·出其东门》。传:“苍艾色女服也。”

    四人綦弁。——《书·顾命》

    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礼记·玉藻》

    (3) 又如:綦巾(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綦弁(古代苍灰色的皮冠。一说为赤黑色的皮冠)

    (4) 鞋带

    夏葛履…,组綦系于踵。——《仪礼·士丧礼》

    (5) 足印 。如:綦迹(足迹;踪迹);綦履(履迹;脚印);綦辙(足迹和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前辈的遗泽)

    (6) 标准

    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荀子》

    (7) 通“基”。基本

    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荀子·王霸》

    (8) 通“极”。顶点,终了

    目欲綦色,耳欲綦声。——《荀子·王霸》

    (9) 姓。如:綦公(复姓);綦毋(复姓);綦连(复姓)

    副词

    非常,很 。如:綦谿(深峭,极深);綦谷(极深)

    英文翻译

    dark grey. variegated. superla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2 gi1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gi1 [梅县腔] ki2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