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墨

shéng mò [ sheng mo]
繁体 繩墨
注音 ㄕㄥˊ ㄇㄛˋ

词语释义

绳墨 shéngmò

(1) 木工打直线的墨线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
carpenter's line marker

(2) 比喻规矩或法度

颇循绳墨
rules and regulations

词语解释

  1. 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

    《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南朝 宋 鲍照 《论国制启》:“袤丈之木,绳墨左焉。”《太平广记》卷八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奚乐山》:“有 奚乐山 者,擕持斧凿,诣门自售,视操度绳墨颇精。” 清 戴名世 《史论》:“於是入山林之中,纵观熟视,某木可材也,某木可柱也,某木可栋也榱也,某石可础也阶也,乃集诸工人斧斤互施,绳墨并用。”

  2. 喻规矩、准则。

    汉 张衡 《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唐 司空图 《为东都僧化募雕刻律疏》:“风波未息,横智鷁而难超;绳墨可遵,制心猿而有渐。”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此篇笔力超然,高风远韵尚可想见,岂寻常诗人绳墨所能束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分股则帖括时文是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3. 喻法度、法律。

    《管子·法法》:“引之以绳墨,绳之以诛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后汉书·寇荣传》:“尚书背绳墨,案空劾,不復质确其过。” 李贤 注:“绳墨,谓法律也。” 唐 骆宾王 《叙寄员半千》诗:“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左执绳墨,右执规矩,篤信谦守,以待弹射。”

引证解释

⒈ 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

《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南朝宋鲍照《论国制启》:“袤丈之木,绳墨左焉。”
《太平广记》卷八四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奚乐山》:“有奚乐山者,擕持斧凿,诣门自售,视操度绳墨颇精。”
清戴名世《史论》:“於是入山林之中,纵观熟视,某木可材也,某木可柱也,某木可栋也榱也,某石可础也阶也,乃集诸工人斧斤互施,绳墨并用。”

⒉ 喻规矩、准则。

汉张衡《思玄赋》:“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
唐司空图《为东都僧化募雕刻律疏》:“风波未息,横智鷁而难超;绳墨可遵,制心猿而有渐。”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此篇笔力超然,高风远韵尚可想见,岂寻常诗人绳墨所能束缚。”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分股则帖括时文是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⒊ 喻法度、法律。

《管子·法法》:“引之以绳墨,绳之以诛僇。”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后汉书·寇荣传》:“尚书背绳墨,案空劾,不復质确其过。”
李贤注:“绳墨,谓法律也。”
唐骆宾王《叙寄员半千》诗:“嗟为刀笔吏,耻从绳墨牵。”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左执绳墨,右执规矩,篤信谦守,以待弹射。”

绳墨的国语词典

木工取直的工具。《礼记.经解》:「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后借以比喻法度、规矩。《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绳墨的网络释义

绳墨

  • 绳墨,汉语词汇。
  • 拼音:shéng mò
  • 指木工打直线的墨线。
  • 语出《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 绳墨造句

    其成之也,始之以规矩绳墨,继之以斧斤锥凿,终之以磋磨文饰。
    因此他的山水、人物画形态恣肆,不拘绳墨。
    常法泥与不泥之间,山川意趣,绳墨事与不事之间,以形写意,于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意俱在,创新始出。
    何者?方今聚敛之臣,材智方略,未见有桑弘羊比;而朝廷破坏规矩,解纵绳墨,使得驰骋自有,唯利是嗜,其害必有不可胜言者矣。
    汝等不加细思致想,掀起学难,招致衅端,辱没学馆,做下此等菲薄尊长、扰攘学宫之事,全无些许绳墨规矩,岂不怕儒、法、兵三家嗤笑我墨家之家声门风耶?
    宫女们脱胎换骨了,“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个人的演戏,从来不拿一定的方法来演,并不是存心去承受什么流派,什么衣钵,遵循它的规矩绳墨。
    “吏民规矩绳墨”,法律是富国强兵、维护秩序的统治工具。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他,荡检逾闲,不拘绳墨却侠骨柔肠,侠义无双。
    可是,如果站在陶土及木头的立场上看,它们又哪里会喜欢什麽圆规,直角尺,钩以及绳墨呢?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碑帖鉴赏大家秦公在《秦说碑帖》中指出,从宋朝开始的碑学和帖学风靡了近千年,文人若不明碑帖,如同农夫不辨菽粟,木匠不辨绳墨。
    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阅闳高。
    基于此,我们希望王振学和唐勇的遭遇能够越来越少,更希望法律真正成为政府部门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规矩绳墨”。
    可是,如果站在陶土及木头的立场上看,它们又哪里会喜欢什么圆规,直角尺,钩以及绳墨呢?
    所谓“法为治具”,主要是指以法律作为君主手中治国御民的工具,成为吏民的“规矩绳墨”。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汉字详情

    shéng [sheng]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KJ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RLU
    四角: 261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蝇省声。本义:绳子)

    (2) 同本义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4) 墨线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准则;法度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7)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8) 水名

    (9) 金沙江的古称

    (10)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动词

    (1) 继承,通“承”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2)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3) 衡量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5) 纠正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6)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7) 约束;制裁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8)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9) 称赞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形容词

    直的;正的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rope, string, cord; contro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宋本广韵

    [mo]
    部首: 334
    笔画: 15
    五笔: LFO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WGFG
    四角: 6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2) 同本义

    墨,书墨也。——《说文》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3)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4) 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5)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6) 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7)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8) 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9) 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10) 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形容词

    (1) 黑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 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3) 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 张廷玉等《明史》

    (4)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5) 通“默”。不语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ink; wri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 客家话:[宝安腔] met8 [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英字典] met8 [东莞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海陆丰腔] met8 [沙头角腔] miet8 [台湾四县腔]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mokm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