绨帙

tí zhì [ti zhi]
繁体 綈帙
注音 ㄊ一ˊ ㄓˋ

词语释义

缯制的书卷封套。因亦作书卷的代称。

词语解释

  1. 见“ 綈袠 ”。

引证解释

⒈ 见“綈袠”。

汉字详情

tí,tì [ti]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UXT
五行:
仓颉: VMCNH
四角: 2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弟声。本义: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同本义

绨,厚缯也。——《说文》

鲁梁之民俗为绨。——《管子·轻重丁》

取绨袍赐之。——《史记·范雎蔡泽传》

赤绨绿缯。——《汉书·匈奴传》

衣绨履革。——《汉书·贡禹传》

身衣弋绨、绨锦。——《汉书·文帝纪赞》

(2) 又如:绨几(铺上绨锦的几案);绨衣(粗厚的绘衣);绨阜(黑色粗厚的绘衣);绨纨(厚薄丝织物的统称);绨袠(亦作“绨帙”。缯制的书卷封套。因亦作书卷的代称);绨缯(粗厚的丝织品)

(3) 另见

名词

(1) 丝织物类名 。一般用化学纤维卡丝作经,棉纱作纬。采用平纹组织。质地较绸厚实,表面较绸粗糙。多经染色,作服装或被面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coarse pongee, kind of heavy silk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318
笔画: 8
五笔: MHRW
五行:
仓颉: LBHQO
四角: 452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失声。本义:包书套子,用布帛制成)

(2) 同本义

帙,书衣也。——《说文》。今人谓之函。

合为三帙,三十卷。——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

(3) 又如:帙帷(包书的布套)

(4) 书;书的卷册、卷次

聚帙数万,多朱黄涂乙处。——宋· 叶适《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

诗赋篇帙繁多,不入《诗经》,而自为—略。——清· 章学诚《校雠通义·补校“汉艺文志”》

(5) 又如:道帙(道家的书);一帙(一册书;一套书)

动词

整理书籍

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杜甫《晚晴》

英文翻译

book cover; satchel or bag

方言集汇

◎ 粤语:dit6
◎ 客家话:[梅县腔] zhit7 [海陆丰腔] zhit7 [客英字典] zhit7 [宝安腔] z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一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ɖʰĭĕtdrit/dyt

绨帙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