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比喻人擅长诗文,词藻华美。
参见:绣虎 、“雕龙 、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成语辨析
绣;不能写作“秀”;龙;不能写作“尤”。
成语用法
绣虎雕龙含褒义。一般作定语、谓语、宾语。。
绣虎雕龙的国语词典
比喻工于诗文,辞藻绮丽。
绣虎雕龙的网络释义
绣虎雕龙
近义词
反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秀声。从“糸”(
)与丝织有关。本义:刺绣) 同本义 。用彩色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等绣,五采备也。——《说文》。按考工记,以言画缋之事。则凡黹与画之五采备者,皆曰绣也。
絺绣。——《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按,谓针缕所紩者,其色备五采。紩者,黹字。郑以刺释黹,非以刺释绣也。
妾自绣腰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著我绣夹裙。
朝绣夹裙。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绣幌(乡花的帷幔,窗帘);绣鹄(锦绣的飞禽图梆);绣鹄(绣花的头巾);绣佛(用彩色的丝刺绣成的佛像);绣被(绣有彩色花纹的衾被)
名词
(1) 绣花的衣服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之夜行,谁知之者?——《史记》
(2) 又如:绣文(彩色绣花的丝织品或衣服);绣衣、绣服(用彩线刺绣的丝绸衣服);绣裳(绣衣)
(3) 绣花的物品
绣十匹,锦三十匹。——《史记·匈奴列传》
(4) 如:湘绣;苏绣
形容词
(1) 绘饰华美的
文绣有常。——《礼记·月令》
黼衣绣裳。——《诗·秦风·终南》
(2) 又如:绣毬(用五色丝绸扎成的球状物);绣错(色彩错杂如绣)
(3) 华丽,精致如绣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行我无缘。——杜甫《草堂诗笺》
骈四俪六,锦心绣口。——柳宗元《乞巧文》
(4) 又如:绣口锦心(形容辞句华丽、文思优美);绣阁琼楼(精美秀丽的楼舍);绣闼(雕绘华美的宫中小门);绣草(沿阶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虎 | 呼古 | 曉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hox/xuu | x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周声。从“隹”,表示与鸟类有关。本义:大型猛禽。日间活动的大猛禽(鹰科)力大身大,形态优美,视力敏锐,飞行力强。也叫“鹫”)(2) 同本义
流之为雕。——《书·太古誓》
是必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状如雕而有角。——《山海经·南山经》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 王维《观猎》
(3) 又如:雕悍(凶悍如雕);雕鸷(凶猛如雕);雕鹗(雕和鶚。均为善飞的鸷鸟。比喻人雄放劲健的才力);金雕;海雕;坐山雕
(4) 同“碉”。碉堡
依山居止,累石为室。——《后汉书》。唐· 李贤注:“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
(5) 雕刻的作品;雕刻的图案或人物 。如:石雕
(6) 姓
动词
(1) 治玉。通“琱”
玉栉雕矢磬。——《考工记·总目》。谓治玉工也。
雕玉仍几。——《书·顾命》
(2) 又如:雕人(治玉摩骨的人)
(3) 通“彫”。引申为雕刻
下雕辇于东厢。——张衡《东京赋》
执雕虎而试象兮。——《后汉书·张衡传》
雕琉璃于翠楣。——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雕虫(雕虫技。比喻细小不足道的技能);雕甍(有浮雕做装饰的屋脊。甍:屋脊);雕漆(在器物上涂厚漆,待半干后雕刻各种花纹的一种特种工艺);雕青(用针在人体上雕刺各种花纹图形,然后涂上青色。亦称文身);雕甍绣栏(以浮雕装饰的屋脊,颜色各异的栏杆)
(5) 用彩画装饰。通“彫”
峻宇雕墙。——《书·五子之歌》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左传·宣公二年》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梁惠王下》
右雕几。——《周礼·春官·司几筵》
左鸟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秦穆公衡雕戈出见使者。——《国语·晋语》
(6) 又如:雕梁画柱
(7) “凋”的古字。凋零
寒则雕,热则脩。——《吕氏春秋》
民力雕尽。——《国语·周语》
形容词
(1) 奸猾 。如:雕捍(刁蛮凶捍)
(2) 凶猛
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史记》
(3) 同“凋”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au1 [客英字典] diau1 tiau1 [客语拼音字汇] diau1 [台湾四县腔] diau1 [陆丰腔] diau1 [宝安腔] diau1 [东莞腔] diau1 [梅县腔] diau1 ti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貂 | 都聊 | 端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tieu | t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