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女

xiù nǚ [ xiu nv]
繁体 繡女
注音 ㄒ一ㄡˋ ㄋㄩˇ

词语释义

亦作'绣女'。 从事刺绣的妇女。 泛指少女。 指封建时代备选为妃嫔宫女的少女。

词语解释

  1. 亦作“綉女”。从事刺绣的妇女。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周文矩》:“有贵戚游春、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於世。”

  2. 泛指少女。

    《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秀才们抱了几本书,就如绣女一般,除了学裡见见县官,多有整世不进县门去的。”

  3. 指封建时代备选为妃嫔宫女的少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大水》:“ 天啟 初, 吴中 讹言中官来采绣女,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传説道:‘十个绣女要一个寡妇押送。’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中:“ 隆庆 二年,讹传京中点綉女,一时男女尽皆配合,不论长幼良贱。”参见“ 秀女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綉女”。

⒉ 从事刺绣的妇女。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周文矩》:“有贵戚游春、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於世。”

⒊ 泛指少女。

《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秀才们抱了几本书,就如绣女一般,除了学裡见见县官,多有整世不进县门去的。”

⒋ 指封建时代备选为妃嫔宫女的少女。参见“秀女”。

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大水》:“天啟初, 吴中讹言中官来采绣女,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传説道:‘十个绣女要一个寡妇押送。’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明无名氏《云间杂志》卷中:“隆庆二年,讹传京中点綉女,一时男女尽皆配合,不论长幼良贱。”

绣女的网络释义

绣女

  • 绣女是汉语词汇,拼音xiù nǚ,解释为从事刺绣的妇女。
  • 汉字详情

    xiù [xiu]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TEN
    吉凶:
    仓颉: VMHDS
    四角: 22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秀声。从“糸”( )与丝织有关。本义:刺绣) 同本义 。用彩色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等

    绣,五采备也。——《说文》。按考工记,以言画缋之事。则凡黹与画之五采备者,皆曰绣也。

    絺绣。——《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按,谓针缕所紩者,其色备五采。紩者,黹字。郑以刺释黹,非以刺释绣也。

    妾自绣腰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著我绣夹裙。

    朝绣夹裙。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绣幌(乡花的帷幔,窗帘);绣鹄(锦绣的飞禽图梆);绣鹄(绣花的头巾);绣佛(用彩色的丝刺绣成的佛像);绣被(绣有彩色花纹的衾被)

    名词

    (1) 绣花的衣服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之夜行,谁知之者?——《史记》

    (2) 又如:绣文(彩色绣花的丝织品或衣服);绣衣、绣服(用彩线刺绣的丝绸衣服);绣裳(绣衣)

    (3) 绣花的物品

    绣十匹,锦三十匹。——《史记·匈奴列传》

    (4) 如:湘绣;苏绣

    形容词

    (1) 绘饰华美的

    文绣有常。——《礼记·月令》

    黼衣绣裳。——《诗·秦风·终南》

    (2) 又如:绣毬(用五色丝绸扎成的球状物);绣错(色彩错杂如绣)

    (3) 华丽,精致如绣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行我无缘。——杜甫《草堂诗笺》

    骈四俪六,锦心绣口。——柳宗元《乞巧文》

    (4) 又如:绣口锦心(形容辞句华丽、文思优美);绣阁琼楼(精美秀丽的楼舍);绣闼(雕绘华美的宫中小门);绣草(沿阶草)

    英文翻译

    embroider; embroidery; orna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宋本广韵

    部首: 323
    笔画: 3
    五笔: VVVV

    英文翻译

    woman, girl; feminine; rad.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