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估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宋 代赋税的一种。
《宋史·食货志上二》:“﹝ 建炎 ﹞四年秋,遂尽起 元丰 以来诸路常平司坊场钱,次科激赏绢,次奇零绢估钱,次布估钱,次常平司积年本息,次对糴米,及他名色钱。”
引证解释
⒈ 宋代赋税的一种。
引《宋史·食货志上二》:“﹝建炎﹞四年秋,遂尽起元丰以来诸路常平司坊场钱,次科激赏绢,次奇零绢估钱,次布估钱,次常平司积年本息,次对糴米,及他名色钱。”
绢估的网络释义
绢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肙( )声。本义:生丝织物。厚而疏者称绢)(2) 同本义
绢,缯如麦绢者。从糸,肙声。谓粗厚之丝为之。——《说文》
治丝麻,捆布绢,以为民衣。——《墨子·辞过》
(3) 又如:绢地(书画之绢底);绢帖(以绢作底的书帖);绢丝(织纺工程的产品。光滑润美,手感柔和,适于制造轻软的高级织物)
(4) 麦青色的丝织物 。如:绢扇(用丝绢制成的扇子);绢素(作为书画用的白绢)
(5) 丝织品的通称 。如:绢布(泛指丝麻织物);绢绸(以柞蚕丝织成的平绢);绢头(方言。手帕)
(6) 手绢 。如:绢绸;天香绢
(7) 指书画、装璜物件
堂上绢素开欲裂,一见犹能动毛发。——王安石诗
动词
使缠绕或包住;使环绕或网住
绢猑蹄。——《后汉书·马融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gū
名词
(1) (形声。从人,古声。本义:物价)
(2) 同本义
乃高盐直,贱帛估。——《新唐书·陆长源传》
(3) 通“贾”。商人
莫复临时不寄人,漫道江中无估客。——《玉台新咏·梁元帝·别诗》
(4) 又如:估人(商人)
(5) 市场税
估税悉除,市无二价。——《晋书·甘卓传》
(6) 又如:估税(古代的一种市场税)
动词
(1) 引申为估价,估量 。如:高估其价;估产;估评(估价);估单(估计货物价值运费等的清单。即估价单)
(2) 〈方〉∶逼迫;强迫
硬要估住他赔。——艾芜《猪》
(3) 又如:估打成招;估逼(催逼;强逼)
(4) 用同“鼓”。凸起;涨大
卫先生估着眼道:“前科没有文章。”——《儒林外史》
(5) 另见
gù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3 [东莞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台湾四县腔] gu1 gu3 [梅县腔] gu3 gu5 [宝安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海陆丰腔] gu1 gu3
◎ 潮州话:gou1 gou2 (kou kó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古 | 公戸 | 見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kox/kuu | k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