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双娇

jué sè shuāng jiāo [jue se shuang jiao]

词语释义

绝色:绝顶美丽;佳人:美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汉字详情

jué [jue]
部首: 332
笔画: 9
五笔: XQCN
五行:
仓颉: VMNAU
四角: 271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形容词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副词

(1) 绝对;全然 ——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名词

(1) 绝句 。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罢了,了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英文翻译

to cut, sever, break off, ter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t6
◎ 潮州话:zoh8

宋本广韵

sè,shǎi [se,shai]
部首: 613
笔画: 6
五笔: Q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AU
四角: 2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shǎi

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所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srik/shokʃĭək
shuāng [shuang]
部首: 228
笔画: 4
五笔: C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XEE
四角: 774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雔,从又,持之。雔( chóu),两只鸟。又,手。本义:一对)

(2) 禽鸟二只

雙,隹二枚也。——《说文》

飞鸟曰双。——《方言六》

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云南等地少数民族计算田亩的单位 。田广二亩、四亩、五亩都可称双,各从方俗;无定制

官为田,四十双为二百亩。——《唐书》

(4) 姓

形容词

(1) 成双的,一对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双人舞;举世无双;双红(双红帖。比单帖大一倍,从中折合,用红纸,故名);双林(即沙罗双树,佛祖示寂(死亡)的地方);双阙(古代宫殿、宗庙与陵墓前左右各一个的高台楼观);双套飞车(两头牲口拉的快车);双骞(双飞);双七(指农历七月七日);双丸(指日和月);双角(两角);双杵(古人捣衣,对立执杵如舂米,故名双杵);双枚(屋内的重檐);双关儿透(很透彻);双栖(指禽鸟雌雄同栖息。借喻夫妻形影不离);双靥(脸的两颊);双向沟通(指让意见沟通的双方均能有公平的机会,坦然地表达讯息的意义)

(3) 偶,与“单”相对

唐朝故事,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宋史·礼志》

(4) 又如:单日不着双日着(迟早有一天总会遇上)

量词

(1) 两个,一对

凡献,执一双。——《仪礼·聘礼》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2) 又如:一双鞋;一双短袜;三双手套;还要一双筷子;有一双灵丽的眼睛;一双脚

动词

(1) 追随,跟从

恶少爱众,天下双。——《文子·符言》

(2) 匹敌

至如信者,天下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3) 又如:双珠(兄弟俱美之称);双凤(兄弟俱美,才智出众)

英文翻译

set of two, pair, couple; both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宋本广韵

jiāo [jiao]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VT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HKL
四角: 4242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女,乔声。本义:妩媚可爱)

(2) 同本义(柔嫩美态)

娇,姿也。——《说文新附》

娇,女字,亦态。——《广韵》

娇,娇姿也。——《玉篇》

娇逸未有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娇儿恶卧踏里裂。——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娇姿欲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娇影(娇美动人的影子);娇娇痴痴(故作娇痴之态);娇婢侈童(娇贵奢侈的婢女童仆);娇羞(妩媚含羞的样子);娇娥(美丽的妇女);娇逸(俊美飘逸);娇颜(美丽的容貌);娇冶(艳丽);娇慵(娇懒;精神不振);娇奶奶(娇惰的富家妇人);娇懒(懒散倦怠);娇喘(娇柔嫩细的喘声);娇喉(柔美的歌喉);娇语(柔声细语);娇脆(嫩脆);娇狞(婉转而细弱)

(4) 柔弱

侍儿扶起娇无力。——唐· 白居易《长恨歌》

(5) 又如:娇怯(柔美;柔弱);娇妍(柔美);娇荑(喻柔嫩纤细的手指);娇怯怯(柔弱的样子)

(6) 任性

小姐,你性儿忒惯得娇了。——元· 王实甫《西厢记》

(7) 同“骄”。骄横 。如:娇傲(骄傲;受宠而倨傲);娇奢(骄横奢侈);娇阳(骄阳);娇妇(娇横之妻)

名词

(1) 指年轻女子。对美女的称谓 。如:娇蝉(女子的鬓发);娇艾(美貌的少女);娇姝(美人);娇倩(指少女);娇淑(指美人)

(2) 对儿童的称谓

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乐府诗集》

动词

(1) 爱;宠爱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

(2) 又如:娇娃(娇生惯养的小孩;美女);娇饶(娇生惯养);娇怜(宠爱怜惜);娇饶(娇纵;娇宠);娇痴(天真可爱);娇爱

(3) 撒娇 。如:娇嗔(撒娇,故意作出生气的娇态);娇懒(撒娇懒惰)

英文翻译

seductive and loveable; te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gi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