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绝对温度又被称为热力学温度,是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中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所说的绝对零度指的便是0K,对应零下273.15摄氏度。
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简称开氏温标,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T、单位为K),其描述的是客观世界真实的温度,同时也是制定国际协议温标的基础,是一种标定、量化温度的方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以-273.15℃为起点计算的温度(-273.15℃是最低的温度)。在压力不变时,自0℃以下,温度每降低一度,气体的体积约减少0℃时的1/273。通常在摄氏温度计的度数加上273.15就是绝对温度数。用K来表示,如0℃等于273.15°K,100℃等于373.15°K。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相对于绝对温度。
2、首先,他们展示了当振荡器被冷却到绝对温度的百分之几度时,他们无法从中获得任何量子。
3、图中并未显示某地区的绝对温度,但是显示了同一地区与1951-1980年相比的冷暖变化。
4、要获得夜光云,你需要的气温要比我们在那里看到的平均温度冷约20度绝对温度。
5、绝对温度则是对于白天或晚上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而言的。
6、当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时,气体压力就和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7、用反证法证明在负绝对温度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等效。
8、绝对温度是物体的最低可能温度。
9、洪昭光也表示,除了关注绝对温度外,也应关注温度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10、反应速率常数随绝对温度的变化基本上符合阿累尼乌斯定理。
11、国际单位制(SI)中绝对温度的单位被称为开尔文。
12、固化反应速度常数的对数与固化反应绝对温度的倒数成线性关系的结论。
13、可从干燥剂重量的增加来确定绝对温度。
14、温度必须保持在绝对温度的几百万分之一度,使所有振动降到最低。
15、本文讨论负绝对温度下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16、由此导出系统之绝对温度正比于位能,提出真空具有相应于其温度的真空辐射及真空位能。
17、物理定律,在不变压力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与绝对温度的变化成正比。
18、带隙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是基于带隙结构,PN结增量电压正比于IC绝对温度(PTAT)的感温器件。
19、确定被测对象表面的“绝对”温度。
20、尽管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到位并投入了使用,但德根和陶冶仍然需要制冷装置将它的系统冷却到略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
21、这种噪声是与在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下由热能所引起的电子运动相关联的。
22、其低端固定点温度是绝对零度。
23、在过去几十年来,人们认为这种现象只会发生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
24、他们的工具——“Bose-Einstein”冷凝物是一种冰冷的汤质物,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产生。
25、在讨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时候,我们讨论过压强变化,即对于纯净的完美晶体,随着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熵也变成零。
26、地球上物质转化成超流体的条件是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度,不过在中子星中,这一现象发生在将近10亿摄氏度的高温。
27、在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物质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性质。
28、如何让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并加以测量?
29、利用这种原理还可以对温度进行绝对测量。
绝对温度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2)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形容词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副词
(1) 绝对;全然 ——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名词
(1) 绝句 。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罢了,了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oh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丵”(
,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2)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3)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4) 两者相对;面对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6) 相当;相配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7) 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8) 核对,比照着检查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9) 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10) 搀和 。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11) 对待,以特定方式待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12) 又如:他对我不错
(13) 平分成两份 。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14) 扬;显扬;指扬威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15) 婚娶 。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16) 抵押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17) 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如:对仗(交战)
(18) 拼,冒生命危险去做 。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19) 朝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20) 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21) 对人无愧,不辜负 。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名词
(1) 配偶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2) 对手,敌对者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4) 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 。如:对子(办法)
(5)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6) 姓
形容词
(1) 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2) 相互;两人在一起 。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量词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介词
(1)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2) 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 。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2) 古水名
(3) 即今贵州省遵义市东的洪江
(4) 即今南盘江上游
(5) 温江,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温江县
(6) 温度 。如:温暾(不冷不热);室温
(7) ∶热病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论衡·寒温》
(8) 古州名 。唐置,治所在今浙江省温州市,辖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地
上无元年,始置温州…。——《读史方舆纪要》
(9) 姓
形容词
(1) 温暖,暖和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3) 温和,温厚;和气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4) 又如: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5) 富足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6)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7) 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 。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动词
(1) 加热;使暖和 。如:温毛了(用水温酒,使酒扑出来了);温炕(暖炕,暖床);把酒温一下
(2) 复习
温故而知新。——《礼记·中庸》
温《缁衣》一章。——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温故知新;温故(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旧稿(比喻操旧业;干老营生);温课
(4) ∶补养
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素问》
(5) 通“蕴”。蕴藏,蕴积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笺》云: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柔色以温之。——《礼记·内则》。郑玄注:温藉也。
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春秋繁露·楚庄王》
治敢往,少温藉。——《汉书·酷吏义纵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un1 [客英字典] vun1 [海陆丰腔] wun1 [梅县腔] wun1 [宝安腔] wun1 [东莞腔] wun1 [台湾四县腔] wu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