绉褶
繁体
縐褶
注音
ㄓㄡˋ ㄓㄜˇ
词语释义
衣服上的皱纹。
词语解释
亦作“ 縐折 ”。指衣服折迭的痕迹。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江泰 ﹞头发散乱,衣服上一身的绉折。” 草明 《乘风破浪》五:“这个天幕连一点裂缝也没有,一点绉褶也没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縐折”。指衣服折迭的痕迹。
引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江泰﹞头发散乱,衣服上一身的绉折。”
草明《乘风破浪》五:“这个天幕连一点裂缝也没有,一点绉褶也没有。”
绉褶的网络释义
绉褶
绉褶造句
留仙裙就是有绉褶的裙子,类似今天的百褶裙。
王安然用鱼汤搅拌羊肉馅儿,加入调料,再把馅揉搓成丸,丸中加入羊油,羊油就是凝固了的白色荤油,凉州人管这叫膏油,然后包入皮中,捏出绉褶。
而她近月来亮相几乎都着黑色套装,并在腰部加以装饰绉褶,学陶子捶肚也被解读为是给即将结婚生子埋下伏笔。
注意罩杯是否因为不服贴而产生绉褶。
如侍者必须站立服务,发现衣服臀部有绉褶就要受罚;夜班不准打瞌睡,女工只可由后门进出,不准在客厅逗留。
缺点是较无立体感,且若缝线脱落,造成绉褶消失,又须重做手术。
建议上窄下宽的梨型美人、有小肚子的选上半身颜色浅、下身暗色系剪裁或二旁深色剪接款,有削瘦臀围视觉效果,下半身绉褶不要太多,也最好不要裙摆。
针织衫蓬松衣袖略靠近女性化边缘,外衣多以连帽抽绳夹克版型呈现,或正式绉褶棉大衣。
加上绉褶效果、不规则的领型、厚膊款式,及运用轻巧的布料使之做出飘逸如波浪的形态。
睡衣式的绉褶,刺绣的装饰,汉德瓦萨式的图案和印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细葛布
绉,絺之细也。从糸,刍声。——《说文》
蒙彼绉絺。——《诗·鄘风·君子偕老》。传:“霑之靡者为绉。”
(2) 又如:绉絺(精细的葛布)
(3) 织出皱纹的丝织品 。如:绉纱(织出皱纹的丝织品);绉绸(织有皱纹的绸子);双绉;碧绉;湖绉
(1) 绉缩,使起折痕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五代· 冯延己《谒金门》
(2) 又如:绉纹(蹙皱的细纹);绉巴巴(形容衣服、纸张、皮肤等发皱);绉漫漫(形容布满皱纹)
英文翻译
crepe, crape, wrinkles, creas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u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习(
)声。本义:衣服折叠而形成的印痕)(2) 同本义
休将包袱做枕头,…我只怕干时节熨不开褶皱。——《西厢记》
卷底衣褶中。——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百褶裙;褶纹(纹痕);褶祬(衣服上的折皱);褶褶(皱叠的样子);褶绉(衣服上的皱纹);褶叠(折叠)
(4) 脸上的皱纹 。如:褶皱
英文翻译
pleat, crease, wrinkles
方言集汇
◎ 粤语:dip6 zaap6 zip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ap8 sip8 [客英字典] tiap8 sip8 [海陆丰腔] tiap8 sip8 [宝安腔] tiap8 | sip8 zap7 [梅县腔] tiap8 [东莞腔] zap7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zab5 zab5
◎ 潮州话:zih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iap8 sip8 [客英字典] tiap8 sip8 [海陆丰腔] tiap8 sip8 [宝安腔] tiap8 | sip8 zap7 [梅县腔] tiap8 [东莞腔] zap7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zab5 zab5
◎ 潮州话:zi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十 | 是執 | 常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侵A | 深 | zjip | ʑĭĕ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