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风

zhōng fēng [ zhong feng]
繁体 終風
注音 ㄓㄨㄥ ㄈㄥ

词语释义

《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毛传:"终日风为终风。"《韩诗》以终风为西风。后多以指大风﹑暴风。

词语解释

  1. 《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毛 传:“终日风为终风。”《韩诗》以终风为西风。后多以指大风、暴风。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同云冒山,终风振壑。” 宋 黄庭坚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广原嗥终风,发怒土囊口。” 明 何景明 《忧旱赋》:“既淫瘴之蔽天兮,忽终风之扬尘。”

引证解释

《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毛传:“终日风为终风。”
《韩诗》以终风为西风。后多以指大风、暴风。 唐李邕《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同云冒山,终风振壑。”
宋黄庭坚《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广原嗥终风,发怒土囊口。”
明何景明《忧旱赋》:“既淫瘴之蔽天兮,忽终风之扬尘。”

终风的国语词典

终日刮风。《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汉.毛亨.传:「终日风为终风。」后亦引申为暴风。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宋.黄庭坚〈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广原嘷终风,发怒土囊口。」

汉字详情

zhōng [zhong]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TU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HEY
四角: 271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2) 同本义

终,絿丝也。——《说文》

旋终在项。——《睡虎地秦墓竹简》

(3) 终了;结束。与“始”相对

终,极也;终,穷也。——《广雅》

天禄永终。——《论语》

君子以永终知敝。——《易·象下传》。虞注:“坤为永终。”

终朝三拕之。——《易·讼》

庶人终食。——《国语·周语》

妇怨无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继五国迁灭。——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

用武而不终。

终亦不顾。——《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不终岁。——《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月终(月底);年终(一年的末了);始终(从开始到最后);终服(父母之丧,服满三年。同终制);终献(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奠酒为终献);终覆(复试结束)

(6) 死

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终吾身而已。——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终誉(死后的声名);终没(寿终);终具(送终之具,指棺、槨等);终服(终丧);终丧(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

(8) 完成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9) 相当

出载而立,其广终队。——《墨子·备梯》

名词

(1) 歌诗一篇,乐一成为一终 。如:终篇(写完或读完一篇文章)

(2) 古代历法指称“闰月”

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史记》

(3) 通“众”。众人

终莫能就。——《战国策·韩策》

以义终。——《礼记·祭法》

终生之化。——《汉书·杨王孙传》

(4) 姓

形容词

(1) 整;全,尽

终宵刺探。(终宵:通夜。刺探:探问。)——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终夕(整夜,通宵);终夜(整夜,全夜);终风(整日刮风);终朝(整个早上;整天,整日)

(3) 通“众”( zhòng)。多

终三十里。——《诗·周颂·噫嘻》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副词

(1) 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

愿终守之。——《战国策·魏策》

终无所成。——《世说新语·自新》

终不敢搏。——唐· 柳宗元《三戒》

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终究,到底

终不可强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终遣之。——汉· 刘向《列女传》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终不蒙见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终乖(到底违背);终究(毕竟,也作“终久”);终须(终究,毕竟);终于(终究;到底);终久(终究);终归(终究;毕竟)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常”、“久”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

(5) 又如:终古(久远;经常)

英文翻译

end; finally, in the 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宋本广韵

fēng [feng]
部首: 410
笔画: 4
五笔: M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K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