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审

zhōng shěn [ zhong shen]
繁体 終審
注音 ㄓㄨㄥ ㄕㄣ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终审 zhōngshěn

(1) 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

final judgement;last instance

词语解释

  1. 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二审案件的判决、裁定,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当事人不能再上诉。终审判决死刑的,除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引证解释

⒈ 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二审案件的判决、裁定,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当事人不能再上诉。终审判决死刑的,除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终审的国语词典

法律上指民、刑诉讼案件的第三审。

终审的网络释义

终审

  • 终审是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二审案件,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都是终审,当事人不能再上诉。
  • 终审造句

    引起当地酒业强烈关注的著名白酒商标“汤沟”的商标侵权案件,前不久,随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而尘埃落定。
    “广州中医药大学女博士裸死案”已经有了终审结果,凶手熊进终审被判死刑。
    我们认为,大作主题鲜明,人物鲜活,文笔流畅,经初步审阅,可以公开出版发行,但能否最终出版成功,要看终审意见。
    首席法官李国能指出,条例没赋予终审法院权力去缩短民事上诉时限。
    由本市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与文化人士吴建中、赵丽宏、骆新等组成的评委会,经初审、复审、终审三轮遴选产生了最终结果。
    据元旦节特别法,判你快乐无期徒刑,剥夺郁闷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疾病烦恼,本判决为终审判决,立即执行。快乐到永远!退庭!
    第六十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姜昆言犹在耳,这个节目却在昨日的终审之后被宣布淘汰。
    相对来说,终审法院仍是一个比较新的终审法院,还需进一步累积经验,但终审法院在法理方面的论述,已日渐广为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援引。
    根据中秋特别法,判你快乐无期徒刑,剥夺郁闷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疾病烦恼,本判决为终审判决,立即执行。快乐到永远!退庭!
    两审终审制的实质是任何案件至多经由两级法院两次审理即可生效执行,它以公正性和效率性为其价值追求。
    但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两审终审制在实践中已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陷。
    学校进行终审,最终公布录取结果。考生可向学院或学校留学生办公室查询最终录取结果。
    和中景霁侵害他人名誉权案终审败诉。
    开庭审理能使审判在诉讼各方相互制约的公开的氛围中进行,使审判人员同时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避免审判与诉讼各方的恣意妄为,进而提高终审判决的质量。
    昨日上午,一群因官司终审后欠债不还而失信的被执行人被漯河市中级法院“请”上了电子屏幕墙,照片在漯河闹市区滚动播出。
    自由党期望终审法院今天的澄清,能结束外间对法院判词的猜测和关注。
    明天,议会下院将进行健康法案的最终审读。
    无论两审终审制,还是三审终审制,解决司法腐败问题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
    根据中秋特别法,判你快乐无期徒刑,剥夺郁闷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疾病烦恼,本判决为终审判决,立即执行。

    汉字详情

    zhōng [zhong]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TU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MHEY
    四角: 271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2) 同本义

    终,絿丝也。——《说文》

    旋终在项。——《睡虎地秦墓竹简》

    (3) 终了;结束。与“始”相对

    终,极也;终,穷也。——《广雅》

    天禄永终。——《论语》

    君子以永终知敝。——《易·象下传》。虞注:“坤为永终。”

    终朝三拕之。——《易·讼》

    庶人终食。——《国语·周语》

    妇怨无终。——《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终继五国迁灭。——宋· 苏洵《六国论》

    (4) 又

    用武而不终。

    终亦不顾。——《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不终岁。——《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月终(月底);年终(一年的末了);始终(从开始到最后);终服(父母之丧,服满三年。同终制);终献(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奠酒为终献);终覆(复试结束)

    (6) 死

    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终吾身而已。——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终誉(死后的声名);终没(寿终);终具(送终之具,指棺、槨等);终服(终丧);终丧(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

    (8) 完成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9) 相当

    出载而立,其广终队。——《墨子·备梯》

    名词

    (1) 歌诗一篇,乐一成为一终 。如:终篇(写完或读完一篇文章)

    (2) 古代历法指称“闰月”

    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史记》

    (3) 通“众”。众人

    终莫能就。——《战国策·韩策》

    以义终。——《礼记·祭法》

    终生之化。——《汉书·杨王孙传》

    (4) 姓

    形容词

    (1) 整;全,尽

    终宵刺探。(终宵:通夜。刺探:探问。)——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终夕(整夜,通宵);终夜(整夜,全夜);终风(整日刮风);终朝(整个早上;整天,整日)

    (3) 通“众”( zhòng)。多

    终三十里。——《诗·周颂·噫嘻》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副词

    (1) 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

    愿终守之。——《战国策·魏策》

    终无所成。——《世说新语·自新》

    终不敢搏。——唐· 柳宗元《三戒》

    终不能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终究,到底

    终不可强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终遣之。——汉· 刘向《列女传》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终不蒙见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猛鸷终弗逮。——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终乖(到底违背);终究(毕竟,也作“终久”);终须(终究,毕竟);终于(终究;到底);终久(终究);终归(终究;毕竟)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常”、“久”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上》

    (5) 又如:终古(久远;经常)

    英文翻译

    end; finally, in the end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宋本广韵

    shěn [she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J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W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副词

    (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容词

    (1)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