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络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织路 ”。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
《后汉书·张衡传》:“庸织络於四裔兮,斯与彼其何瘳?” 李贤 注:“织络,犹经纬往来也。”《文选·张衡<思玄赋>》作“织路”, 李善 注:“谓涉路东西有似於织也。” 唐 权德舆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日日披诚奉昌运,王人织路传清问。”
指操织事之宫女。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织路”。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
引《后汉书·张衡传》:“庸织络於四裔兮,斯与彼其何瘳?”
李贤注:“织络,犹经纬往来也。”
《文选·张衡<思玄赋>》作“织路”, 李善注:“谓涉路东西有似於织也。”
唐权德舆《奉和张仆射<朝天行>》:“日日披诚奉昌运,王人织路传清问。”
⒉ 指操织事之宫女。
引《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自昔先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
织络的网络释义
织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埴( )声。从“糸”,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织布,制作布帛的总称)(2) 同本义
织,作布帛之总名也。——《说文》
治丝曰织。织,绘也。——《尔雅》
厥篚织贝。——《书·禹贡》。传:“细紵。”
士不衣织。——《礼记·玉藻》。注:“染丝织之。”
文织良货贿之物。——《周礼·玉府》。注:“文织画及绣锦。”
妇人不织。——《韩非子·五蠹》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女不织。——汉·贾谊《论积贮疏》
织纺井臼。——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织纸(纺织缝紝);织紝(泛指织布。织是织布帛,紝是用以织布帛的丝线,也指织布帛的工人);织造(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织花(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织帛(织作丝织品)
(4) 编制,组成
下展禽,置 六关,妾织蒲,三不仁。——《孔子家语》
(5) 又如:织毛衣;织皮(兽毛织成的毛布或毛衣);织金(交错金丝);织罗(虚构情由,网罗入罪,以诬谄无辜的人;编织罗网)
(6) 搜罗;收集
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红楼梦》
名词
(1) 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3)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k4 [揭阳]zê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ào
(2) 另见
luò
动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丝线有关。各声。本义:缠绕,捆缚)(2) 同本义
络,缠也。——《广雅》
有九丘,以水络之。——《海内经》
郑绵络些。——《楚辞·招魂》
绵络天地。——《汉书·扬雄传》
蒙绵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罗绵其上。——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络着手(缠着手);络越子(用越子缠绕丝或纱);络索(耳饰)
(4) 用网状物兜住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陌上桑》
(5) 又如:她头络着个发网
(6) 包罗。如:络幕(施张,覆盖的样子。也作“络縸”)
(7) 联,连,联络。如:络绎不绝;络续(陆续)
(8) 通“罗”。搜罗
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唐· 司马贞《补史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