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

xì xīn [xi xin]
繁体 細辛
注音 ㄒ一ˋ ㄒ一ㄣ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草名。又名少辛、小辛。见·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细辛》。

词语解释

  1. 草名。又名少辛、小辛。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细辛》。

引证解释

⒈ 草名。又名少辛、小辛。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细辛》。

细辛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马兜铃科细辛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野阴湿处,叶片像心脏状,末端尖锐,根细有辛味,可以入药。

细辛的网络释义

细辛 (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

  •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拉丁文名:Asarum sieboldii Miq. 是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毫米,节间长1-2厘米,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顶端圆形,叶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叶背仅脉上被毛;雄蕊着生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球状,较短,柱头侧生。果近球状,直径约1.5厘米,棕黄色。花期4-5月。
  •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效。并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
  •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 细辛造句

    目的观察细辛水煎剂与硝苯地平伍用的镇痛作用。
    山栀茶千张纸,对坐草蒲黄,无明子半夏曲,汉宫秋莲房。槠子决明远志,南星千里荒。细辛香附白芷,陈墨川木香。新教的药名他还不知怎么唱,就已经过了暑热,染了秋霜。
    用于寒痰咳喘,兼有表证者常与生姜、半夏、细辛等配伍,如金沸草散。
    得灯盏细辛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血管截面积比值、血管密度值等数据以及颊囊微血管树脂铸形标本,作观察对比。
    像苗族药灯盏细辛有助于治疗脑中风;弥勒彝族的青叶胆成分对肝炎有一定药效。
    如果单纯是排卵障碍,中医往往采用开窍活血之品,像细辛、石菖蒲、穿山甲、皂角刺、路路通、川牛膝等等,促进排卵。
    桂心、甘草、细辛、橘皮用法上各等分,治下筛,以酒服一钱匕,瘥止。
    方中即有透皮透肉透筋骨的细辛,又有舒筋活血行气的雪上一枝蒿,还有消肿止痛的血竭和除痹拔毒的海膘蛸等名贵中药。
    目的优选灯盏细辛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我国唐代已开始用中药天麻、细辛、沉香、寒水石等研粉擦齿,达到香口洁齿。
    目的研究细辛酊剂和异搏定制成复方细辛牙痛酊的镇痛作用。
    本文用扭体法实验研究表明,细辛水煎剂与硝苯地平配伍对醋酸致痛有协同镇痛作用。
    保心安油可缓解咳嗽保心安油由薄荷油、肉桂油、细辛、黄芩、血竭等数十味中药制成,具有镇痛、祛风、通窍、消肿、活血散淤等功效。
    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细辛脂素可减轻心肌病理形态学的损伤。
    结论:细辛酊剂伍用异搏定局部应用对牙痛有协同镇痛作用。
    目的研究复方细辛壳聚糖滴鼻液的制备,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射干、麻黄、紫苑、款冬花、细辛、法半夏、五味子,呼吸急促加葶苈子、苏子,痰白而多加胆南星、浙贝。
    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鸦胆子、细辛、莪术进行了鉴别。
    细辛脑是中药石菖蒲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
    目的研究单叶细辛对家兔肾功能的影响。

    汉字详情

    [xi]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LG
    五行:
    吉凶:
    仓颉: VMW
    四角: 26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系( ),囟( 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2) 同本义。和“大”相对

    细,微也。——《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

    细,小也。——《广雅》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细钧有钟无镈。——《国语·周语》

    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

    不积细流。——《荀子·劝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斜风细雨。——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不知其细。——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细崽(细作;西崽);细人(细作;姬妾);细探人(多指军队中的探子);细士(小人)

    (4) 纤细。和“粗”相对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细笔钩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细腰(细要。纤细的腰身);细娘家(指容貌美好的少女);细袅袅(细而柔软的样子);细毛(纤细的毛)

    (6) 精致,细密

    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红楼梦》

    (7) 又如:细欺雀舌(指上乘的茶叶);细针密线(喻周密,周到);细攒(密密聚集;精细镶嵌);细果(精美点心)

    (8) 琐碎 。如:细政(繁复的征税);细务(琐碎而无关紧要的小事)

    (9) 仔细,详细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细疏其能

    大妈原是谢家的使唤丫头,至于怎么嫁给大伯的,却不知细情。—— 魏巍《东方》

    (10) 又如:细罄(详细地说尽);细事(详情;底细)

    (11) 细音,尖细的声音 。如:细音(声韵学名词。凡是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为,的韵母,称为“细音”)

    (12) 地位低微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晏子春秋》

    (13) 又如:细夫(小民);细民(平民);细婢(小婢)

    (14) 年幼 。如:细人(青年侍女);细娃(方言。小孩);细佬(方言。小孩);细儿(幼子)

    (15) 柔嫩 。如:细皮嫩肉(形容人长得娇嫩);细柳(初生的嫩柳条)

    (16) 细微,轻微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名词

    (1) 微小的丝 。如:细丝(带有丝纹的白银)

    (2) 旧称行为不高尚或地位低下的人

    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郭璞《省刑疏》

    (3) 指轻微的罪过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书·君陈》

    (4) 又如:细行(小过;微服出行)

    英文翻译

    fine, tiny; slender, thin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潮州话:soi3

    宋本广韵

    xīn [xin]
    部首: 712
    笔画: 7
    五笔: UYG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J
    四角: 00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像古代刑刀。本义:大罪)

    (2) 同本义

    辛,大罪也。——《说文》。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辭皆从辛者由此。”

    辛所以煞伤之也。——《白虎通》

    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清史稿》

    (3) 葱蒜等带刺激性的蔬菜

    以辛养筋。——《周礼·疡医》

    辛甘行些。——《楚辞·招魂》。注:“谓椒姜也。”

    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

    大蒜勿食,荤辛害目。——《养生要》李善注

    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五辛菜》

    (4) 天干第八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庚辛。——《礼记·月令》。注:“辛之言新也,因以为日名焉。”

    朔月辛卯。——《诗·小邪·十月之交》

    太岁在辛曰重光。——《尔雅》

    (5) 商帝号

    子辛立,是谓 帝辛,天下谓之 纣。——《史记》

    (6) 又如:辛甲(纣臣,屡谏纣王不听,去而至周,为太史);辛癸(商纣与夏桀)

    (7) 姓

    形容词

    (1) 辣味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楚辞·招魂》

    曲直作酸,从草作辛。——《书·洪范》

    苦而微辛。——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2) 又如:辛刻(辛辣峻刻);辛凉(辛辣清凉)

    (3) 劳苦;艰苦

    柔武以匡辛苦。——《周书》。注:“辛苦,穷也。”

    萦苦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宋· 苏轼《浪淘沙·昨日出东城》

    (4) 又如:辛心(苦心);辛艰(辛苦艰难);辛毒(辛苦)

    (5) 痛苦,悲伤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曹植《赠白马王彪》

    (6) 又如:身受酸辛;辛楚(辛酸苦楚);辛伤(悲伤);辛切(悲切)

    (7) 酸痛

    胆移热于脑,则辛额鼻渊。——《素问》

    英文翻译

    bitter; toilsome, laborious; 8th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n1 [梅县腔] sin1 [海陆丰腔] sin1 [客英字典] sin1 [陆丰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n1 [东莞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客语拼音字汇] x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