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细纱
(1) 用粗纱再纺而成的较细的纱,用于织布或纺线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粗纱再纺而成的纱,用来织布或纺线。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现在她穿上了丝绸和细纱做的贵重衣服。她是宫里一个最美丽的人,然而她是一个哑巴,既不能唱歌,也不能讲话。
2、姑娘们穿着细纱长裙,长裙的下摆从草丛中赶出来无数的飞虫和蝴蝶,它们被关在透明的裙摆之中飞不出来,就像关在笼中的小鸟一样。
3、纤维成缕生出,并纺在纺纱机的细纱上。
4、并条与细纱工序(轻重)小齿轮更换频繁。
5、细纱牵伸、卷绕元件全部或部分采用进口件均可实现优质高产。
6、优选配置细纱关键器材是实现环锭细纱机优质高产的技术途径之一。
7、利用环锭纺纱工艺纺制单根纱线的最后一个工序是细纱。
8、分析了细纱牵伸过程中影响牵伸力的因素,上胶圈张力状态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9、计算出细纱前胶辊与罗拉的接触面宽度、接触应力和胶辊中心下移量;
10、这种测试方法捕捉不到动态运行出现的条干质量问题,而这个问题对粗纱和细纱工序产生的影响又是不可轻视的。
11、“聚成纺”就是他带领技术人员对细纱机大胆改造,独创出的一种新型的纺纱方式,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12、前言:对细纱工序牵伸不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出硬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13、细纱机小齿轮(轻重)更换过频。
14、探讨JF型细纱双短胶圈牵伸的性能特点及纺纱效果。
15、探讨细纱罗拉加压与钳口隔距的工艺配置要求及牵伸区摩擦力界的合理性。
16、本文详细分析了细纱和络筒工序中一些工艺参数、纺织器材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17、拥有了细纱,就拥有了产品的灵魂。
18、利用这两项主成分,可优化细纱工艺参数。
19、从作用机理与作用形式上阐述了细纱胶圈运转同步性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20、介绍了细纱工序牵伸型式、牵伸元件以及牵伸工艺对成纱条干、细节、粗节、棉结等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试验进行了分析。
21、自集聚纺纱技术出现以来,因其能大幅度提高细纱质量而备受人们关注。
22、通过生产对比试验,证明陶瓷导纱钩可以减少细纱毛羽17%以上。
23、分析了产生细纱断头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24、在细纱工序中,采用合适硬度的胶辊、无机械波罗拉、新型下销与钢领,能快速、全面提高成纱质量。
25、细纱成形齿轮选择不合适。
26、实践证明:毛羽起因于原料性状及半制品质量,细纱、络筒工序容易产生毛羽。
27、细纱纺纱机上罗拉压力差异大。
28、很柔软的纱线,粗纱、细纱皆有,外观为较不规则多变化的效果,多用混纱的方式。有丝绒般的手感,甚至如毛皮一般。
29、对纺织厂织布车间,细纱车间的噪声情况做了调研与测试。
细纱的国语词典
粗纱再纺而成的纱。
如:「粗纱纺成细纱是织布的程序之一。」
细纱的网络释义
细纱
反义词
细纱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系(
),囟( )声。系,细丝。本义:细小)(2) 同本义。和“大”相对
细,微也。——《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
细,小也。——《广雅》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细钧有钟无镈。——《国语·周语》
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
不积细流。——《荀子·劝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斜风细雨。——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不知其细。——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细崽(细作;西崽);细人(细作;姬妾);细探人(多指军队中的探子);细士(小人)
(4) 纤细。和“粗”相对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细笔钩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细腰(细要。纤细的腰身);细娘家(指容貌美好的少女);细袅袅(细而柔软的样子);细毛(纤细的毛)
(6) 精致,细密
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红楼梦》
(7) 又如:细欺雀舌(指上乘的茶叶);细针密线(喻周密,周到);细攒(密密聚集;精细镶嵌);细果(精美点心)
(8) 琐碎 。如:细政(繁复的征税);细务(琐碎而无关紧要的小事)
(9) 仔细,详细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细疏其能
大妈原是谢家的使唤丫头,至于怎么嫁给大伯的,却不知细情。—— 魏巍《东方》
(10) 又如:细罄(详细地说尽);细事(详情;底细)
(11) 细音,尖细的声音 。如:细音(声韵学名词。凡是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为,的韵母,称为“细音”)
(12) 地位低微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晏子春秋》
(13) 又如:细夫(小民);细民(平民);细婢(小婢)
(14) 年幼 。如:细人(青年侍女);细娃(方言。小孩);细佬(方言。小孩);细儿(幼子)
(15) 柔嫩 。如:细皮嫩肉(形容人长得娇嫩);细柳(初生的嫩柳条)
(16) 细微,轻微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名词
(1) 微小的丝 。如:细丝(带有丝纹的白银)
(2) 旧称行为不高尚或地位低下的人
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郭璞《省刑疏》
(3) 指轻微的罪过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书·君陈》
(4) 又如:细行(小过;微服出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o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糸(
),从少。本义:轻细的绢)(2)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 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3)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4)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如:棉纱;纱厂(棉纺工厂)
(5)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 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6) 又如:纱帐(纱制帐幕);纱屉子(纱窗。旧时的窗户分两层,里面一层多用纱糊,透明,通气);纱帷(即纱帐);纱幌(纱制窗帘);乔其纱;泡泡纱;纱窗(蒙纱的窗户);纱罩(蒙纱的灯罩;蒙纱的防蝇罩;煤气灯上的主要附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