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仪仗名。古时皇帝出巡或朝会时所用。
南北朝 时, 齐 梁 循 宋 之制,侍卫有细仗; 北齐 循 后魏 之仪,宫卫有细仗队。 唐 宋 因 南北朝 之旧,制度尤为详备。《宋书·卜天与传》:“﹝ 元嘉 ﹞二十九年以为广威将军,领左细仗兼带营禄。”《南齐书·曹虎传》:“上受禪,增邑为四百户、直閤将军领细仗主。”《新唐书·仪卫志上》:“次朱雀队……次引驾十二重,重二人,皆骑,带横刀。自皮轩车后,属于细仗前,矟、弓箭相间。” 宋 梅尧臣 《和景彝紫宸早谒》:“庭中细仗穿旗脚,案外薰炉对殿心。”《宋史·仪卫志一》:“ 宋 初,因 唐 、 五代 之旧,讲究修葺,尤为详备。其殿庭之仪,则有黄麾大仗、黄麾半仗、黄麾角仗、黄麾细仗……凡发册受宝,则设细仗。”
引证解释
⒈ 仪仗名。古时皇帝出巡或朝会时所用。 南北朝时, 齐梁循宋之制,侍卫有细仗; 北齐循后魏之仪,宫卫有细仗队。 唐宋因南北朝之旧,制度尤为详备。
引《宋书·卜天与传》:“﹝元嘉﹞二十九年以为广威将军,领左细仗兼带营禄。”
《南齐书·曹虎传》:“上受禪,增邑为四百户、直閤将军领细仗主。”
《新唐书·仪卫志上》:“次朱雀队……次引驾十二重,重二人,皆骑,带横刀。自皮轩车后,属于细仗前,矟、弓箭相间。”
宋梅尧臣《和景彝紫宸早谒》:“庭中细仗穿旗脚,案外薰炉对殿心。”
《宋史·仪卫志一》:“宋初,因唐、五代之旧,讲究修葺,尤为详备。其殿庭之仪,则有黄麾大仗、黄麾半仗、黄麾角仗、黄麾细仗……凡发册受宝,则设细仗。”
细仗的国语词典
古代皇帝或皇太子在朝会或出巡前的卫仗队之一。
细仗的网络释义
细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系(
),囟( )声。系,细丝。本义:细小)(2) 同本义。和“大”相对
细,微也。——《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
细,小也。——《广雅》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细钧有钟无镈。——《国语·周语》
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
不积细流。——《荀子·劝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斜风细雨。——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不知其细。——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细崽(细作;西崽);细人(细作;姬妾);细探人(多指军队中的探子);细士(小人)
(4) 纤细。和“粗”相对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细笔钩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细腰(细要。纤细的腰身);细娘家(指容貌美好的少女);细袅袅(细而柔软的样子);细毛(纤细的毛)
(6) 精致,细密
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红楼梦》
(7) 又如:细欺雀舌(指上乘的茶叶);细针密线(喻周密,周到);细攒(密密聚集;精细镶嵌);细果(精美点心)
(8) 琐碎 。如:细政(繁复的征税);细务(琐碎而无关紧要的小事)
(9) 仔细,详细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细疏其能
大妈原是谢家的使唤丫头,至于怎么嫁给大伯的,却不知细情。—— 魏巍《东方》
(10) 又如:细罄(详细地说尽);细事(详情;底细)
(11) 细音,尖细的声音 。如:细音(声韵学名词。凡是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为,的韵母,称为“细音”)
(12) 地位低微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晏子春秋》
(13) 又如:细夫(小民);细民(平民);细婢(小婢)
(14) 年幼 。如:细人(青年侍女);细娃(方言。小孩);细佬(方言。小孩);细儿(幼子)
(15) 柔嫩 。如:细皮嫩肉(形容人长得娇嫩);细柳(初生的嫩柳条)
(16) 细微,轻微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名词
(1) 微小的丝 。如:细丝(带有丝纹的白银)
(2) 旧称行为不高尚或地位低下的人
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郭璞《省刑疏》
(3) 指轻微的罪过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书·君陈》
(4) 又如:细行(小过;微服出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o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 同本义
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4) 依靠,依赖
仗,凭仗。——《广韵》
仗兵革之彊。——《史记·春申君传》
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西游记》
(5) 又如:仗腰子的(靠山;背后支持者);仰仗(依靠;依赖);依仗(倚仗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狗仗人势;仗气(凭仗正气。也指任性使气);仗气使酒(任性纵酒)
名词
(1) 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新唐书》
(2) 又如:兵仗(兵器);器仗;仪仗;明火执仗
(3) 仪仗队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新唐书》
(4) 又如:仗士(卫士);仗下(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仗马(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仗队(仪仗队)
(5) 战争或战斗 。如: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死仗(硬仗);硬仗(正面硬拼的战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3 cong5 zong5 [客英字典] chong3 zhong5 [陆丰腔] zhong5 [海陆丰腔] chong3 chong6 z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zong4 [沙头角腔] zong5 [东莞腔] cong5 [宝安腔] zong5 | c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丈 | 直兩 | 澄 | 陽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ɖʰĭaŋ | driangx/di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