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马

zhǐ mǎ [ zhi ma]
繁体 紙馬
注音 ㄓˇ ㄇㄚˇ

词语释义

纸马,纸马儿 zhǐmǎ,zhǐmǎr

(1) 印有神像供祭祀时焚化用的纸片

paper horse burned at funeral for use in the nether world

(2) 〈方〉用纸糊成的人、车、马等,迷信的人祭祀时用来焚化

paper men, carriage and horse for superstitution

词语解释

  1. 旧俗祭祀时所用的神像纸,祭毕随即焚化。古代祭祀用牲币, 秦 俗用马,后演变为用木马。

    唐 王璵 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后世刻板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名曰纸马。或谓旧时所绘神像,皆画马其上,以为神佛乘骑之用,故称纸马。又称甲马。 唐 谷神子 《博异志·王昌龄》:“见舟人言,乃命使賫酒脯、纸马献於大王。”《西游记》第四八回:“﹝ 陈澄 等﹞祝罢,烧了纸马,各回本宅不题。”《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小的送这三牲纸马,到坟上烧纸去。”《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一进二门,当院里早预备下香烛,吉祥纸马。”参阅《旧唐书·王璵传》、 清 王棠 《知新录》卷八、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纸马》。

引证解释

⒈ 旧俗祭祀时所用的神像纸,祭毕随即焚化。古代祭祀用牲币, 秦俗用马,后演变为用木马。 唐王璵以纸为币,用纸马以祀鬼神。后世刻板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名曰纸马。或谓旧时所绘神像,皆画马其上,以为神佛乘骑之用,故称纸马。又称甲马。参阅《旧唐书·王璵传》、 清王棠《知新录》卷八、 清赵翼《陔馀丛考·纸马》。

唐谷神子《博异志·王昌龄》:“见舟人言,乃命使賫酒脯、纸马献於大王。”
《西游记》第四八回:“﹝陈澄等﹞祝罢,烧了纸马,各回本宅不题。”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小的送这三牲纸马,到坟上烧纸去。”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一进二门,当院里早预备下香烛,吉祥纸马。”

纸马的国语词典

印绘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冥纸。

纸马的网络释义

纸马

  • 纸马俗称,中国民间祭祀财神、月神、灶神、寿星等神祗时所使用的物品。古人祭祀用牲币,秦俗牲用马,唐代玄宗以后始以纸马祀鬼神。
  • 纸马的形式实质上就是木刻黑白版画,因为它只存在于民间,为区别其它的书籍插图版画、佛、道经版画等,我们称它为民间版画。当然,民间版画还应包括年门画。
  • 云南有关民间美术研究的人士多称其为"甲马纸",这是根据最初收集这种民间版画的保山、腾冲、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区的民间称呼而来,于是沿袭成俗。
  • 但据笔者所调查的云南其它地区,如滇南、、滇东北,甚至已近滇西的楚雄却都各有别称,相比之下,总体上都称其为“纸马”。
  • 纸马造句

    接着进来一群家人,有的用木盘端着纸人、纸马、纸牛,有的抬起地上的金锞子、金元宝,又先退到院子里。
    一匹纸马在烈焰中逐渐化为灰烬,四周的亲朋好友戚戚然,一些心善的老妇女也是泪流满面。
    从纸马、门神,发展到木版年画,从中皆可看出敦煌版画对其的影响。
    与此同时,西班牙报纸马卡报称,卡佩罗会在夏天回归尤文图斯。
    其大门前售卖的鲜花冥具价格高得惊人。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胡国华鬼主意最多,为了应付舅舅,他回家之后到村里找了个扎纸人纸马的匠人,就是烧给死人的那种。
    把纸人纸马纸香客,摇钱树聚宝盆之类的全部烧了,这才回了村子。
    这里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美酒佳茗不一而足,应有尽有,店内装饰贵气考究,进进出出的顾客衣着光鲜,衬托着京都天子脚下无与伦比的富丽堂皇。
    至于其他撒豆成兵、草人纸马、阴风鬼兵孟获却没有学,一是作用不大,另一个就是容易被破解,这些个符术都有致命缺陷。
    有位中年人磨磨蹭蹭支起院子西侧一张八仙桌,懒洋洋但顺序井然地摆好高香、纸马、冥钞,又往固定在地上的十字形长竹竿儿上栓系香囊、挂件、纪念品。
    内丘纸马与杨柳青纸马等我国其他纸马艺术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旧俗,夏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用纸马饴糖等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除夕又迎回,谓之迎灶。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
    虽说是为自家人办事儿,但也马虎不得,后世儿孙需披麻戴孝,行叩拜大礼,并向亡魂自骂不孝,惊扰了先人,烧纸人、纸马、元宝、衣服等供先人地下享用。
    由于学术界对内丘纸马的研究时间较晚,使得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QA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MHVP
    四角: 22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2) 同本义

    纸,絮也,一曰苫也。——《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

    令逵自选《公羊》 严、 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

    (3) 又如:纸撚儿(用易燃纸搓成的点火纸卷儿);纸标儿(纸做的出售标志);纸筋(用于做纸浆的废纸);纸阄(带有标记的纸片,用于拈韵);纸衣(以纸制成的衣服)

    (4) 冥钱,旧俗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纸钱

    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西游记》

    (5) 又如:纸劄(纸糊的冥器);纸锞(纸钱);纸扎(纸糊的冥器);纸元宝(有金色或银色纸糊制的元宝形冥钱。迷信用品)

    (6) 文契,字据

    把小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还不发出纸来。——《儒林外史》

    量词

    (1) 书信、文件的张;件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颜氏家训》

    (2) 又如:一纸空文;纸半张(即半张纸。比喻微不足道);太宗真迹六百纸

    英文翻译

    pap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宋本广韵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