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2) 同本义
纸,絮也,一曰苫也。——《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
令逵自选《公羊》 严、 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
(3) 又如:纸撚儿(用易燃纸搓成的点火纸卷儿);纸标儿(纸做的出售标志);纸筋(用于做纸浆的废纸);纸阄(带有标记的纸片,用于拈韵);纸衣(以纸制成的衣服)
(4) 冥钱,旧俗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纸钱
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西游记》
(5) 又如:纸劄(纸糊的冥器);纸锞(纸钱);纸扎(纸糊的冥器);纸元宝(有金色或银色纸糊制的元宝形冥钱。迷信用品)
(6) 文契,字据
把小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还不发出纸来。——《儒林外史》
量词
(1) 书信、文件的张;件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颜氏家训》
(2) 又如:一纸空文;纸半张(即半张纸。比喻微不足道);太宗真迹六百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某声。本义:婚姻介绍人,媒人)
(2) 同本义
媒,谋也。谋合二姓。——《说文》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卫风·氓》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
县令遣媒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媒人婆迷了路儿,没的说了(做媒的迷了路,没有说合对象了);媒人婆拾马粪,越发越晒(说媒人不怕碰钉子,面皮就像马粪那样,越碰钉子越厚);媒红(酬谢媒人的布帛之类的彩礼);媒钱(酬谢媒人的彩礼);媒伯(婚姻介绍人);媒姥(媒妇,媒妪,媒媪,媒妈妈,媒婆)
(4) 媒介
媒,谋合异类使和成者。——《周礼·媒氏注》
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枚乘《七发》
(5) 又如:媒子(媒翳、媒头。捕鸟用的鸟媒)
(6) 酒母 。如:媒孽,媒蝎(酒母)
动词
(1) 介绍;招致
随而媒孽其短。——《汉书·司马迁传》。注:“谓遘合会之。”
(2) 又如:媒怨(招来忿恨);媒孽(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媒谱(捏造过恶,诬害他人);媒绍(介绍;举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oe.2 [陆丰腔] moi3 [客语拼音字汇] moi2 [台湾四县腔] moi2 [客英字典] moi2 [海陆丰腔] moi2 [沙头角腔] moi2 [东莞腔] moi2 [宝安腔] mo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枚 | 莫杯 | 明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muai/muoi | mu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