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贿
词语释义
纳贿
(1) 行贿或受贿
词语解释
受贿。
《北史·樊子盖传》:“臣安能清止是,小心不敢纳贿耳。”
行贿。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赵稹 纳贿中官 罗崇勋 ,而引为枢密副使。”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严拒夜饮》:“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於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 清 李渔 《凰求凤·昼策》:“须要使他个个输财,人人纳贿,弄得老娘满载而归。”
引证解释
⒈ 受贿。
引《北史·樊子盖传》:“臣安能清止是,小心不敢纳贿耳。”
⒉ 行贿。
引宋梅尧臣《碧云騢》:“赵稹纳贿中官罗崇勋,而引为枢密副使。”
清钮琇《觚賸续编·严拒夜饮》:“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於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
清李渔《凰求凤·昼策》:“须要使他个个输财,人人纳贿,弄得老娘满载而归。”
纳贿的国语词典
受贿赂或行贿。
纳贿的网络释义
纳贿
纳贿的翻译
近义词
纳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2)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3)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4)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6)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8) 缴纳,贡献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9)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10) 穿;着 。以脚跟着入鞋中。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11) 使进入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12) 取;娶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13)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14) 结交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15)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6) 用同“捺”
(17) 按下。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8) 低,低下。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19) 通“衲”。密针缝纫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20)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21) 扣压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有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
贿,财也。——《尔雅》
窃贿为盗。——《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卫风·氓》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贿用束纺。——《仪礼·聘礼》。注:“贿予人财之言也。”
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3) 又如:贿交(以财物相交);贿货(财物);贿赂(财货)
(4) 贿赂的财物 。如:行贿;受贿
动词
(1) 赠送财物
孟献子聘于 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左传·宣公九年》
贿用周室之璧。——《穆天子传》
宋人重贿之。——《左传·襄公二十年》
(2) 又如:贿赠(以财物奉赠);贿谢(赠礼酬谢。亦指赠送或酬谢的礼物);贿币(赠送的礼物)
(3) 贪财 。如:贿求(以行贿手段营求好处);贿交(因贪图其财富而与之结交)
(4) 用财物买通别人
政刑驰紊,贿货公行。——《陈书·后主沈皇后传》
(5) 又如:贿免(用财物买通);贿嘱(贿赂嘱托);贿遗(行贿的财物);贿卖(收受贿赂,卖官爵,通关节)
(6) 受贿
居官必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污贿不饬。——清· 周容《芋老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