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衣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 衲 ”。
《宋书·徐湛之传》:“﹝ 会稽公主 ﹞以锦囊盛 高祖 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 衲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慧持》:“ 持 形长八尺,风神儁爽,常躡草屣,纳衣半脛。”
引证解释
⒈ 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衲”。
引《宋书·徐湛之传》:“﹝会稽公主﹞以锦囊盛高祖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⒉ 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衲”。
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慧持》:“持形长八尺,风神儁爽,常躡草屣,纳衣半脛。”
纳衣的网络释义
纳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2)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3)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4)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6)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8) 缴纳,贡献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9)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10) 穿;着 。以脚跟着入鞋中。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11) 使进入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12) 取;娶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13)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14) 结交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15)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6) 用同“捺”
(17) 按下。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8) 低,低下。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19) 通“衲”。密针缝纫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20)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21) 扣压
枢密童贯同太师 蔡京,太尉 高俅、 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ī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yì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依 | 於希 | 影 | 微開 | 平聲 | 微 | 開口三等 | 止 | 微 | ʔĭəi | qioi/i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