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兴目张

gāng xīng mù zhāng [gang xing mu zhang]

词语释义

明目张胆 míngmù-zhāngdǎn 直截了当地,不加掩饰地 任何人都无权明目张胆地使别人成为他意志的驯服工具

汉字详情

gāng [gang]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M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BK
四角: 2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2) 同本义

纲,维紘绳也。——《说文》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四方之纲。——《诗·大雅·卷阿》

举其宏纲。——《书·序》

纪纲之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韩非记·外储说右下》

(3) 又如:纲挈目张(犹纲举目张);纲提领挈(提起网纲,挈住裘领。比喻抓住要领)

(4) 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

为政贵当举纲。——《北史·源贺传》

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揽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文心雕龙·诸子》

熔则纲领昭畅。——《文心雕龙·熔裁》

法令为维纲。——《管子·禁藏》

(5) 又如:纲辖(朝廷中枢总要之职。唐、宋多指尚书省执政官);大纲(内容要点);一部两卷本的世界史纲

(6) 纲维;法度 。如:纲条(法纪);纲理(纲纪;法度);纲网(纲维;法度);纲宪(法纪;法度)

(7) 生物分类中的一个大类,位于目之上,在现代分类中位于门或部之下,而在林奈分类法中为最高种类 。如:鱼纲;鸟纲;哺乳纲

(8) 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如:茶纲;盐纲;纲盐(编队运送的大批食盐);纲运(成批运送大宗货物。每批以若干车或船为一组,分若干组,一组称一纲)

动词

系束

纲恶马。——《周礼·夏官》

英文翻译

heavy rope, hawser; main po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1

宋本广韵

xīng,xìng [xing]
部首: 201
笔画: 6
五笔: I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MC
四角: 90801

详细解释

xīng

动词

(1) (会意。从舁,从同。舁( ),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

(2) 同本义

兴,起也。——《说文》

夙兴夜寐。——《诗·卫风·氓》

乃寝乃兴。——《诗·小雅·斯干》

三岁不兴。——《易·同人》

其言足以兴。——《礼记·中庸》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王璨《登楼赋》

但国家兴自塑土,徒居平城。——《资治通鉴》

大楚兴。——《史记·陈涉世家》

兴利除弊。——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兴居(起居);兴辞(起立致辞);兴寝(起卧);兴舍(兴亡);兴废(盛衰;兴亡);兴毁(兴亡)

(4) 使兴盛;流行

——言可以兴邦,有诸?——《论语·子路》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司马迁《报任安书》

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资治通鉴》

俺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就吃喜酒吧。——《桃花扇·眠香》

兴复汉室。——诸葛亮《出师表》

(5) 又

兴复之效。

(6) 又

兴德之言。

(7) 又如:兴国(振兴国家);兴家(振兴门庭);兴道,兴德(振兴道德);兴跃(振兴);兴化(振兴教化);兴邦(使国家兴盛起来)

(8) 开始办理;创办 。

百废具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9) 又如:兴立(创建);兴作(着手进行,兴造制作);兴事(兴建政事);兴造(施工建造);兴葺(兴修修理);兴筑(兴建);兴思(构思);兴缮(兴修)

(10) 推举;选拔

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周礼·夏官·大司马》

(11) 又如:兴文(提倡文治);兴氓(举荐民间人才);兴能(推举有才能的人);兴廉(推举廉士);兴义(崇尚道义);兴举(倡导)

(12) 成功

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国语·楚语上》

(13) 又如:兴时

(14) 派遣;发动

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敢兴兵。——《战国策·燕策》

王兴甲兵。——《孟子·梁惠王上》

兴师以与楚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征发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资治通鉴》

(16) 又如:兴徭(征募役夫);兴积(积聚)

(17) 作

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周礼》

(18) 又如:兴贩(做买卖);兴词构讼(告状;打官司);兴福(造福);兴舞(起舞);兴树(造成);兴喻(打比方)

(19) 提倡 。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0) 方言。许可 。如:不兴胡说

(21) 宠;惯

都是你兴的他,我只和你算账就完了。——《红楼梦》

形容词

(1) 蓬勃发展;兴旺

汉室可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诗·小雅·天保》

国以民为兴坏。——《新书·大政》

(2) 又如:兴头(兴旺);兴门(兴旺之家);兴启(昌盛光大);兴平(昌盛太平);兴坏(盛衰);兴运(时运昌隆)

天降滔德,女兴是力。——《诗·大雅·荡》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名词

(1) 姓

(2) 另见 xìng

xìng

名词

(1) 兴致,情趣

遥呤俯畅,逸兴遄飞。——王勃《 滕王阁序》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兴尽晚归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2) 又如:兴动(兴头高;高兴);兴兴头头(兴致勃勃);兴头子(兴致;兴趣);兴辞(兴趣索然);兴会(兴致;趣味);兴头起意(起兴;动心);兴子(兴致)

(3)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清· 洪亮吉《北江诗话一》

(4) 又如:兴喻

(5) 情欲

兴来时,正遇乖亲过。——明· 冯梦龙《桂枝儿》

(6) 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周礼》

(7) 又如:兴道(比喻、启发)

动词

(1) 喜欢;喜爱

你瞧他兴的这样儿!——《红楼梦》

(2) 另见 xīng

英文翻译

thrive, prosper, flourish

方言集汇

◎ 粤语:hing1 hing3
◎ 潮州话:hêng1 hêng3

宋本广韵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
zhāng [zhang]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XT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PO
四角: 1223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3)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 张籍《宫词》

(4)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5) 开弓;拉弓弦

更张空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7) 张开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张挂(展开挂起)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1) 张贴 。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2) 展开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4) 设网捕捉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5)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6) 张设(部署;设置)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17)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8) 看;望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19)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0) 布满,充满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1)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2) 增强,扩大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4) 夸张;夸大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 皇甫谧《三都赋序》

(25) 又如:虚张声势

名词

(1) 主張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3) 商店開张 。如:新张大喜

(4)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汉代諸侯囯名 。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张氏藏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説》

量词

(1)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鸟杌千张。——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英文翻译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潮州话:ziang1(chiang) diên1/dion1(tieⁿ) ,<姓>(tieⁿ)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