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幌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纱制窗帘。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此何异乎在纱幌之外不能察轩房之内,而肆其倨慢,谓人之不见己。”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太武殿 西有 崑华殿 ,阁上輒开大窓,皆施以絳纱幌。” 宋 司马光 《阮郎归》词:“綺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因天暑,移牀近窗,隔纱幌视天晴阴。”
引证解释
⒈ 纱制窗帘。
引晋葛洪《抱朴子·勤求》:“此何异乎在纱幌之外不能察轩房之内,而肆其倨慢,谓人之不见己。”
晋陆翽《邺中记》:“石虎太武殿西有崑华殿,阁上輒开大窓,皆施以絳纱幌。”
宋司马光《阮郎归》词:“綺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因天暑,移牀近窗,隔纱幌视天晴阴。”
纱幌的网络释义
纱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糸(
),从少。本义:轻细的绢)(2) 轻细的丝麻织物,古时多以蚕丝为之。古亦作“沙”
白纱入缁,不染自黑。——汉· 王充《论衡》
绸缎一百三十卷,纱绫一百八十卷。——《红楼梦》
(3) 又如:纱元(纸制的纱缎和元宝;祭品);纱绢(细薄丝织品的通称;纱手帕);纱罗(轻软细薄的丝织品的通称);纱笼中人(喻命中富贵,可官至宰相)
(4) 麻、棉等纺成的细缕。俗称“棉纱”或“麻纱” 。如:棉纱;纱厂(棉纺工厂)
(5) 今泛指用棉麻、化学纤维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经纬线稀疏的织品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唐· 白居易《宿东亭晓兴》
(6) 又如:纱帐(纱制帐幕);纱屉子(纱窗。旧时的窗户分两层,里面一层多用纱糊,透明,通气);纱帷(即纱帐);纱幌(纱制窗帘);乔其纱;泡泡纱;纱窗(蒙纱的窗户);纱罩(蒙纱的灯罩;蒙纱的防蝇罩;煤气灯上的主要附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ê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窗帘、帷幔
幌,帷也。——《集韵》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唐· 杜甫《月夜》
(2) 酒店的招子 。如:酒幌
动词
(1) 挥动;摇晃 。如:幌一幌;身子乱幌;幌漾(荡漾)
(2) 随意走动
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去回话。——《西游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ong3 [宝安腔] fong3 [客语拼音字汇] fong3 [台湾四县腔] fong3 [梅县腔] fong3 [海陆丰腔] f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晃 | 胡廣 | 匣 | 唐合 | 上聲 | 養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ghuangx/huank | ɣu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