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素

wán sù [ wan su]
繁体 紈素
注音 ㄨㄢˊ ㄙㄨˋ

词语释义

纨素 wánsù

(1) 洁白的绸子

腰若流纨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white silk

词语解释

  1. 洁白精致的细绢。

    汉 班婕妤 《怨诗》:“新裂 齐 紈素,鲜洁如霜雪。” 南朝 宋 柳恽 《捣衣诗》:“念君方远徭,望妾理紈素。” 唐 杜淹 《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诗:“且珍紈素美,当与薜萝疏。” 宋 梅尧臣 《答冲雅上人遗草书》诗:“来从青山下,手把紈素裁。”

引证解释

⒈ 洁白精致的细绢。

汉班婕妤《怨诗》:“新裂齐紈素,鲜洁如霜雪。”
南朝宋柳恽《捣衣诗》:“念君方远徭,望妾理紈素。”
唐杜淹《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诗:“且珍紈素美,当与薜萝疏。”
宋梅尧臣《答冲雅上人遗草书》诗:“来从青山下,手把紈素裁。”

纨素的国语词典

细致光泽的白绸绢。

纨素的网络释义

纨素

  • 纨素,汉语词汇。
  • 拼音:wán sù
  • 指白色的绸子;精致洁白的细绢。
  • 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
  • 纨素造句

    左饰金凤钗,右缀夜明珠,腰若流纨素,足下蹑丝履。
    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帏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
    此时,岳齐才认真地打量起这位西门家地小公主西门雪来,只见眼前女子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垂明月当。
    汉代宫廷以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垂明月当。
    根据诗中描写的情节,刘兰芝穿上这种裙子,腰际纨素的光彩象水波流动一般潋滟生辉。
    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縠纨素奇玩,积如丘山。
    有一天,莫琳突然晕倒,虽然送到医院就醒来了,但,清隐和纨素的心从此之后就悬了起来,生怕她有一天晕过去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纨素公主伸手便去扶花梨筱,却被羽凌风抢先扶了去。
    天地倏然一暗,乳白的光晕顿然消散,张清云的二弟子秦思莹嘟着红润的樱桃小嘴,不情愿的拿起腰间的纨素香囊,将散发着乳白光芒的夜明珠收入囊中。
    纨素满城皆点缀,掬手花尘,蓦地成深悔许我重开离别岁,逐君直到春风尾?沁园春。
    月圆之夜,西山之巅,青衫纨素,扁舟一叶。无拘束处是蓬莱。此生里恩怨翻潮如涌,俱匆匆。终为谁横剑一拭,裂长空。换一回振衣而去,且共从容。天下归元。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垂明月珰。
    这秦涟也忒不老实,只顾看着她流若纨素的腰,轻渡回廊的影。
    也不知道是因为走得太快,还是因为紧张,纨素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汉字详情

    wán [wan]
    部首: 332
    笔画: 6
    五笔: XVYY
    五行:
    仓颉: VMKNI
    四角: 251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细致洁白的薄绸

    纨,素也。从系,丸声,谓白致缯,今之细生绢也。——《说文》

    下宫糅罗纨。——《战国策·齐策》

    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红楼梦》

    (2) 又如:纨袖(白练衣袖);纨质(白皙细洁,如纨素之质。多形容妇女美质);纨绮(精美的丝织品)

    (3) 纨扇,细绢扇

    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西游记》

    形容词

    幼小的 。如:纨牛(小牛)

    英文翻译

    white silk, fine silk; gauz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宋本广韵

    [su]
    部首: 627
    笔画: 10
    五笔: GX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VIF
    四角: 509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 )。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2) 同本义

    素,白致缯也。——《说文》

    纯以素。——《礼记·杂记》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礼记·檀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素幭(古代盖在车前横木上的白绸);素服缟冠(丧服,素、缟,指白绘)

    (4) 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

    英骨秀气,洒落毫素。——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5) 又指用绢帛纸张写的书籍或信件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6) 本质;本性

    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文选·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根素(根本);素怀(本心)

    (8) 带根本性的物质或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 。如:核素;毒素;色素;维生素;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毒素(某些有机体产生的有毒物质);因素(构成事物的本质成分);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9) 蔬菜瓜果等副食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墨子·辞过篇》

    果蓏素食当十石。——《管子·禁藏》

    (10) 又如:三荤一素;吃素;素什锦(杂取诸种蔬菜配合而成的一种素肴);素膳(素食)

    (11) 旧交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唐· 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

    (12) 又如:素故(旧交);素情(旧交,旧情);素结(故交);素旧(旧交)

    (13) 姓 。三国魏有素利

    形容词

    (1) 白色,雪白

    秦伯素服郊次,乡向而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服尚素玄。——班固《东都赋》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素纸(白纸;没有写过字的纸);素衣将敝(比喻人处境艰难,生活困苦);素练(白色的熟绢);素车(以白土涂饰的车);素风(秋风);素秋(即秋季,古代阴阳五行家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秋季为“素秋”);素娥(指月宫中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

    (3) 质朴;不加装饰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唐· 刘禹锡《陋室铭》

    众人皆以奢靡为贵,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素碑(没有刻字的石碑);素一(纯朴简约);素冠(素朴无饰的练冠);素室(朴实而不加华饰的房间);素琴(无装饰的琴);素妆(淡妆);素几(不加雕饰的小几);素面朝天(不加妆饰而面见天子)

    (5) 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诗·魏风·伐檀》

    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 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 汉· 王充《论衡超奇》

    (6) 又如:素放(无条件释放);素王(指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的人);素封(没有官爵封邑但和封君一样富有的人家);素手(空手;不带礼物);素功(素王的功业);素官(没有实际权力的闲官)

    (7) 平素,往常,旧时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 名。”——《明史·海瑞传》

    (8) 又如:素位(平日所处的地位);素守(平素的操守);素抱(平素的志趣、抱负);素衷(平素的心意);素期(平素所期望的);素意(平素的意愿);素怀(平素的怀抱);素著(一向都很著名);素孚(平时很得人心;一贯深受众望)

    (9) 寒素,低微

    文帝使人问 诩自固之术, 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贾诩传》

    (10) 又如:素士(布衣之士;贫寒的读书人);素姓(平民,百姓);素品(低微的门第);素室(寒门);素流(寒素之辈。指门第低微的人);素族(寒门);素门(清寒之家。与世族豪门相对)

    (11) 质数的 。如:素数(质数);素因子

    (12) 诚心的,真情的

    夫公孙鞅事 孝公,极身毋二,…竭智能,示情素。——《战国策》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曹植《洛神赋》

    副词

    (1) 预先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国语·吴语》

    (2) 又如:素脩(预先早作准备);素构(预先构思草拟);素赏(预先行赏);素定(预先确定)

    (3) 向来;从来就 。如:素不相识;素不通信

    用于语言或方言中某种具有重大特色的结构单位 。如:语素;调素

    英文翻译

    white (silk); plain; vegetarian; formerly; norm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 客家话:[东莞腔] su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台湾四县腔] su5 [梅县腔] se5 [海陆丰腔] su5 [陆丰腔] sii5 [宝安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s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桑故去聲開口一等soh/su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