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擿

jiū tī [ jiu ti]
繁体 糾擿
注音 ㄐ一ㄡ ㄊ一

词语释义

纠举揭发。

词语解释

  1. 纠举揭发。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羣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李贤 注:“擿,犹发也。音它狄反。”《旧唐书·姚璹传》:“果能揽轡澄清,下车整肃。吏不敢犯,姦无所容,前后纠擿,盖非一绪。”《明史·李汝华传》:“还朝,歷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

引证解释

⒈ 纠举揭发。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羣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李贤注:“擿,犹发也。音它狄反。”
《旧唐书·姚璹传》:“果能揽轡澄清,下车整肃。吏不敢犯,姦无所容,前后纠擿,盖非一绪。”
《明史·李汝华传》:“还朝,歷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

纠擿的网络释义

纠擿

  • 纠擿,汉语词语,
  • 拼音是jiū tī,
  • 释义:纠举揭发。
  • 汉字详情

    jiū [jiu]
    部首: 332
    笔画: 5
    五笔: XN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VL
    四角: 2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丩( jiū)声。本义:三股的绳子)

    (2) 同本义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又如: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4) 姓

    动词

    (1) 缠绕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2)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3) 纠集;集结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4)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5) 矫正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纠之以政。——《左传》

    (6)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7) 督察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8)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9) 检举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恐见纠擿。——《明史》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11) 拧 。如:纠他的脸

    英文翻译

    investigate, in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宋本广韵

    tī,zhì,zhāi [ti,zhi,zhai]
    部首: 330
    笔画: 17
    五笔: RUMP
    五行: -
    仓颉: QYYB
    四角: 500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挑出;剔除

    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汉书》

    (2) 揭露

    慕张生之擿伏。—— 梁元帝《玄览赋》

    (3) 又如:擿伏(揭露隐秘的坏事);擿奸发伏(揭露检举隐秘的奸人和坏事);擿发(揭发)

    (4) 挑剔 。

    (5) 如:擿抉(挑剔);擿辨(剔抉辨别)

    (6) 另见 zhì

    其它字义


    zhì

    动词

    (1) 搔;挠

    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列子·黄帝》

    (2) 投掷。后作“掷”

    擿玉毁珠,小盗不起。——《庄子·月去箧》

    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擿匕(以匕首相投掷);擿弃(丢弃)

    (4) 另见

    动词

    (1) 搔;挠

    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列子·黄帝》

    (2) 投掷。后作“掷”

    擿玉毁珠,小盗不起。——《庄子·月去箧》

    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擿匕(以匕首相投掷);擿弃(丢弃)

    (4) 另见

    英文翻译

    to select, to pick out from, to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tik1 zek3
    ◎ 客家话:[梅县腔] chit7 t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zak7 [客英字典] chit7 tit7 [海陆丰腔] chit7 zak7 [陆丰腔] d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炙昔開入聲開口三等ɖʰĭɛkdriek/d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