縠皱

hú zhòu [ hu zhou]
繁体 縠皺
注音 ㄏㄨˊ ㄓㄡˋ

词语释义

绉纱似的皱纹。

词语解释

  1. 亦作“ 縠縐 ”。绉纱似的皱纹。

    宋 宋祁 《玉楼春·春景》词:“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远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皆洞壑层开,肤痕縠縐。” 明 徐渭 《谢某书》:“百顷澄潭,平铺縠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縠縐”。绉纱似的皱纹。

宋宋祁《玉楼春·春景》词:“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远棹。”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或错立波心,或飞嵌水面,皆洞壑层开,肤痕縠縐。”
明徐渭《谢某书》:“百顷澄潭,平铺縠皱。”

縠皱的网络释义

縠皱

  • 縠皱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绉纱似的皱纹。出自木兰花。
  •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28
    笔画: 16
    五笔: FPGC
    仓颉: GFHNE
    四角: 47947

    详细解释

    名词

    皱纱 。用细纱织成的皱状丝织物。如:縠衫(薄纱的单衣);縠纹(即绉纱的皱状纹。往往用来比喻水波纹);绮罗绫縠

    英文翻译

    crepe

    方言集汇

    ◎ 粤语:h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k7 [客英字典] kwuk7 [台湾四县腔] g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ghuk/hukɣuk
    zhòu [zhou]
    部首: 515
    笔画: 10
    五笔: QVHC
    五行:
    仓颉: NSDHE
    四角: 24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皮,刍( chú)声。本义:皮肤因松弛而起的纹路)

    (2) 同本义

    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唐· 李贺《嘲少年》

    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红楼梦》

    (3) 又如:皱皮(皮肤上的皱纹);皱文(皱纹)

    (4) 衣、物等经折叠而显出痕迹

    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唐· 韩愈《南山诗》

    (5) 又如:皱褶(褶皱。指衣服上折叠的纹路);皱彀(喻指水面的微波)

    动词

    (1) 收缩;紧蹙

    琼窗春断双蛾皱。——南唐· 李煜《采桑子》

    (2) 又如:皱白(指残花);打皱(起皱纹);衣裳皱了

    英文翻译

    wrinkles, creases, folds

    方言集汇

    ◎ 粤语:zau3

    宋本广韵